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分类:研招新闻 来源:中国青年网 2014-04-17 相关院校: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为章开沅颁发荣誉资深教授证书
先后4次请辞“资深教授”的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章开沅,昨日终于卸下了这个一年可享受10万元津贴的头衔。他由此成为中国社科界辞去“资深教授”第一人。在昨日校方举行的荣休仪式上,88岁的章开沅被授予“荣誉资深教授”称号。
章开沅出生于1926年,是著名历史学家,1985年至1991年担任华中师大校长。在我国高校,教授一般60岁退休,博士生导师一般65岁退休。卸任校长当年,已经65岁的章开沅投身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其间有多部研究成果出版。
长期以来,我国人文社科学者与院士无缘,这让他们在津贴、住房等方面的待遇与院士存在较大差距。教育部后来专门发文,“鼓励高校从实际出发设立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岗位,并给予与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院士相应的待遇”。历史学家章开沅和语言学家邢福义后来被华中师大评为“资深教授”,每人每年可享受10万元津贴。
随着年龄增长,章开沅几次都有意辞去“资深教授”头衔。华中师大党委书记马敏透露,刚开始校方是犹豫的,是舍不得的,是想挽留的。后来,老校长再三提及,言辞恳切地说道:“年迈退休,应属当然;荣誉可能终身,工作自有了时。”后经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认真讨论,学校决定同意他荣休。
章开沅昨日笑着说:“我看到网上有人讲俏皮话:为什么早不退?这是因为此前自己一直‘被情牵住’——对学校、对单位的情。”1949年7月随中原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前身)南下武汉的章开沅,一直在华中师大(前身之一为中原大学教育学院)任教,至今已65年。
荣休后的章开沅还不能像其他老人一样完全安享晚年。在华中师大今年博士生招生简章中,他仍以博士生导师身份招生。昨晚,他告诉记者,自己荣休后不会再给学生上课了,但还要带博士生;不仅要带完现在指导的几名博士生,还要带完今年新招的一名博士生。
链接>>>
资深教授和院士请辞成功仅两人
历经3年时间4次请辞,章开沅昨日成为中国社科界辞去“资深教授”第一人。此前,军事医学科学院老院长秦伯益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头衔10年,2004年请辞,成为我国唯一获准退休的院士。
“年纪大了,力不从心,怎么能继续拿高工资和津贴呢?”章开沅四度请辞基于同样的理由。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两院院士年龄主要集中在70岁至89岁之间。
为何院士和资深教授“退”而无门?去年11月,北京林业大学老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已年满80岁的沈国舫向学校提出退休未果。校方给他的答复是:“你是我们学校的旗帜,你代表着学科发展方向,你还要为我们学校或者学科发表意见,提出一些指导意见。”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实行院士和资深教授退休和退出制度终究只能解决表面问题。让院士和资深教授回归学术荣誉,与各种利益脱钩,才是这项制度改革的关键。
资深教授为何远比院士少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评价章开沅请辞“资深教授”时表示:“打破学术头衔终身制,具有开创性意义,必将垂范后人、载入史册。”记者昨日梳理发现,我国能享受院士待遇的社科界资深教授人数远比院士人数要少。
2013年底,我国共有院士1557名,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750名、中国工程院院士807名。在鄂院士总人数为63人。记者昨晚登录教育部在汉7所高校官方网站发现,武汉大学有社科界资深教授9名(不包括已去世的马克昌),华中师范大学有社科界资深教授2名(包括已请辞获批的章开沅),其他高校官网上没有社科界资深教授的信息。
武大是在国内较早评选社科界资深教授的高校。其评选标准主要有两条:一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二是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风范。
国内从事社科研究的教授总人数并不少,为何能享受院士待遇的社科界资深教授很少?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胥青山昨晚分析,一般高校很难评选社科界资深教授。办学水平较高的综合性高校评选时,会考虑社会影响,会坚持标准,做到宁缺毋滥。院士之所以人数多,一方面在于涉及的学科、领域相对较多;另一方面在于参评的单位、对象较广,既有高校的、研究院所的,还有一些大企业的技术专家。此外,高校自己评选社科界资深教授的历史较短,只有上十年时间。
院士待遇到底是一种什么待遇?胥青山介绍,首先,院士有专门津贴。早年院士津贴并不高,逐步从每月几百元、几千元涨到后来的每月上万元。这些津贴既有国家给的,也有省市给的,还有学校给的。其次,院士在用车和医疗方面也有待遇,用车可以做到“随叫随到”。第三,院士有政治待遇,比如开会时可以在主席台或前排就座。社科界资深教授享受院士待遇,只是相对而言,其津贴等费用主要由学校支付。
胥青山告诉记者,目前我国高校教授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等4个级别。一级教授是院士和社科界资深教授,基本上是终身的;其他级别的教授基本上到了一定年龄就要退休。
武汉重点大学校长
卸任后多“退而不休”
65岁卸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88岁辞去“资深教授”,昨日荣休的章开沅还要把博士生带完,才能真正完全安享晚年。昨日,记者梳理武汉地区卸任的大学校长发现,他们多数是“退而不休”,不少人仍活跃在学术和科研一线。
65岁卸任武汉大学校长的刘经南,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目前仍在测绘遥感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2012年,时年69岁的刘经南还成为了筹备中的昆山杜克大学首位校长。
朱九思68岁卸任原华中工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后,活跃在高等教育研究一线,以教授身份指导和培养高等教育研究方面的研究生。
64岁卸任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的杨叔子,后担任华中科技大学多年的学术委员会主任。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现在仍带有博士生。
62岁卸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的樊明武,后来担任湖北省科协主席。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至今还在带领团队进行科学研究。
曾担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的赵鹏大、殷鸿福,因为均系中国科学院院士,卸任校长后也仍在从事科研工作。
1991年至1999年担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的文学评论家王庆生,卸任校长后仍潜心学术研究。其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获得2002年教育部高等院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今年初,63岁的吴汉东卸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这位曾经走进中南海授课的知识产权领域大家,今年还在招博士生,目前担任该校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
1996年至2003年担任武汉大学校长的空间物理学家侯杰昌,2010年在他73岁时退休。卸任校长到退休期间,他很少有校外的社会活动,可谓深居简出。
曾担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的程方平认为,校长卸任后去向应更加多元化。一些文科高校校长可转而成立第三方督导机构,利用自己多年的管理经验和理论知识,监督、促进政府管理;一些适合做管理工作的校长可到企业发展;部分公立大学卸任校长还可到民办高校担任校长,促进高校生态平衡发展。
扫码关注
考研信息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