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分类:2025考研大纲 来源:温州大学 2022-07-29 相关院校:温州大学
温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业务课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 教育综合 科目代码: 333
一、参考书目(所列参考书目仅供参考,非考试科目指定用书):
1.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第七版)王道俊、郭文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
《现代教育论》黄济、王策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
2.中国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第四版)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
3.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教程》(第三版)吴式颖、李明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
4.教育心理学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三版)陈琦、刘儒德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
二、考试形式
试卷满分: 150 考试时间:180 分钟
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各部分内容及占比:
教育学原理 约70分
中外教育史 约40分
教育心理学 约40分
三、考查范围:
教育学原理
一、什么是教育学
(一)教育:以育人为中心的活动
(二)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解释教育规律的社会科学
二、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二)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
(三)当代学校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四)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西方教育学的发展
(二)中国教育学的发展
(三)教育学的理论流派
四、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
(一)21世纪教育改革的背景
知识经济;科技革命;多元文化。
(二)当代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
全球化与国际理解教育;教育民主化与全民教育;互联网与教育信息化;学习化社会与终身教育。
(三)教育走向人本
五、 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作用;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二)教育目的的相关理论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六、学生
(一)儿童观的演变
(二)学校教育中的学生
(三)学生的自主发展
七、教师
(一)教师职业的历史
教师职业在西方的历史;教师职业在中国的历史。
(二)教师的角色与责任
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师的责任。
(三)教师的基本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教师的专业能力素养;教师的人格素养。
(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涵与意义;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外在条件;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在途径。
八、学校
(一)学校的变迁
学校的产生;学校在中国的变迁;学校在西方的变迁;当代学校的特点与趋势。
(二)学校性质
学校作为教学的场所;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是一种社会组织;学校是“专业学习共同体”。
(三)学校结构
学校结构类型;学校结构体系;学校结构变革。
(四)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的基本特征;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学校文化的自主发展。
九、课程
(一)课程概述
1.课程的内涵与意义
(二)我国中小学课程
1.我国中小学的课程目标
2.我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3.我国中小学的课程内容
(三)教材及其使用
教材、教科书与课程内容;教材的结构;教材的使用。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
1.校本课程的内涵与意义
弥补国家课程不足;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生个性形成;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2.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步骤
环境分析、课程目标设置、课程组织与实施、课程评价。
3.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
树立大课程观;转变教师角色;提升课程开发的专业能力;培养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十、教学
(一)教学概述
(二)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及其有效运用
(三)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四)教学评价与教学改革
十一、德育
(一)德育活动的内涵
德育的内涵与意义;德育目标与德育内容;德育过程及其规律。
(二)学校德育的基本理论
(三)德育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十二、体育、美育与劳动教育
(一)体育活动
体育的内涵与意义;学校体育活动的内容;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学校体育活动的基本要求。
(二)美育活动
美育的内涵与意义;学校美育活动的基本任务;学校美育活动的具体内容;学校美育活动的途径;学校美育活动的基本要求。
(三)劳动教育活动
劳动教育活动的内涵与意义;学校劳动教育活动的基本目标;学校劳动教育活动的内容;学校劳动教育活动的途径。
(四)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的涵义;课外活动的特点;课外活动的任务;课外活动的内容;课外活动的形式;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课外活动的组织。
十三、班级管理
(一)班级与学生发展
班级的历史;班级的特征;班级的教育功能。
(二)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的基本内容;班级管理的目标;走向班级自治。
(三)班主任
班主任的角色定位;班主任的专业素养;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途径。
十四、教育科研
(一)教育科研的内涵与意义
什么是教育科研;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科研提升学校教育质量。
(二)基于校本的研究
校本研究的内涵;校本研究的必要性;校本研究的三种力量。
(三)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方法
行动研究、叙事研究、个案研究三种研究方法的内涵与过程。
(四)教师成为研究者
研究成果的合理表达;研究是一种态度;在研究中解放教师。
中国教育史
一、绪论
(一)教育史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二)教育史的功能和价值
二、中国传统教育的缘起和奠基
(一)中国教育的起源
(二)六艺教育与稷下学宫
(三)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
三、中国传统教育的建立和拓展
(一)文教政策与选士制度
(二)学校制度的建立
(三)汉唐时期的教育思想
(四)唐代教育制度的特点。
四、中国传统教育的完善和式微
(一)官学的完备与衰微
(二)书院的兴起与衍变
(三)宋元明清时期的教育思想
五、中国近代教育改革
(一)洋务教育的兴办与近代教育的起步
(二)普及教育思想的提出与近代学制的建立
(三)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的确立
六、中国现代教育探索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建设
(二)新民主主义教育实践
(三)民主教育家的教育探索
外国教育史
一、古代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一)巴比伦的教育
(二)古代埃及的教育
(三)古代印度的教育
(四)古代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特点
二、古代希腊的教育
(一)荷马时期的教育
(二)古风及古典时期的教育(以斯巴达、雅典为代表)
(三)古典时期(后期)的教育
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一)苏格拉底
(二)柏拉图
(三)亚里士多德
四、古代罗马的教育
(一)共和时期的教育
(二)帝国时期的教育
(三)基督教的兴起与教育
(四)古代罗马的教育思想
五、中世纪的教育
(一)西欧中世纪前期的教育(5—11世纪)
(二)西欧中世纪后期的教育
六、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
(一)拜占廷的教育
(二)阿拉伯帝国的教育
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一)人文主义教育
(二)新教教育
(三)天主教教育
八、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九、近代六国教育的发展(1640-19世纪末)
(一)17—19世纪的英国教育
(二)17—19世纪的法国教育
(三)17—19世纪的德国教育
(四)17—19世纪的俄国教育
(五)17—19世纪的美国教育
(六)17—19世纪的日本教育
十、洛克的教育思想
(一)哲学观点
(二)论教育的目的、任务、作用
(三)论体育与养护(健康教育)
(四)论德育
(五)论智育
(六)洛克的历史地位
十一、卢梭的教育思想
十二、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十三、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十四、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
十五、其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十六、20世纪前后欧美教育思潮与教育实验
(一) 欧洲的新教育运动
(二)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
(三)实验教育学
(四) 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
十七、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十八、杜威的教育思想
十九、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一)论校长工作
(二)怎样领导学校
(三)必须贯彻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四)论劳动及劳动教育
(五)论德育
(六)论智育
(七)苏霍姆林斯基的影响及评价
二十、20世纪五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英国的教育
(二)法国的教育
(三)德国的教育
(四)日本的教育
(五)美国的教育
二十一、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一)改造主义教育
(二)要素主义教育
(三)永恒主义教育
(四)新托马斯主义教育
(五)存在主义教育
(六)新行为主义教育
(七)结构主义教育
(八)分析教育哲学
(九)终身教育
(十)人本化教育
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对象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二、学习心理概述
(一)学习的含义
(二)学习的类型
(三)学习理论
三、知识与技能学习
(一)知识学习的界定与分类
(二)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的概念与表征方式。
(三)学习策略
(四)运动技能的学习
四、学习迁移
(一)学习迁移的界定
(二)学习迁移的分类
(三)迁移的理论
(四)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五)迁移能力的促进
五、问题解决与创造力
(一)问题与问题解决的界定
(二)问题的类型
(二)通用问题解决程序
(三)问题解决的策略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五)创造力的开发
六、学习动机
(三)动机冲突及其种类
(四)学习动机的理论
(五)“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简称LH)
(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七、教师心理与教学心理
(一)教师成长的过程
(二)教学设计
扫码关注
考研信息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