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分类:导师信息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2019-08-28 相关院校: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新闻与传播研究生导师王向民介绍如下:
王向民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96.9—2000.7 河南大学政治系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
2000.9—2003.3 复旦大学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生;
2003.3—2006.3 复旦大学提前读博士学位,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
2006.4—— 华东师范大学工作
2009.12 破格晋升副教授
2011.6—— 任政治学系副系主任
2014.12—— 晋升为教授
研究领域
国家理论、中国政府与政治、工会与社会组织治理、公共事件与社会政治变迁
主要讲授课程
本科:政治学概论(上海市重点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国社会政治分析、社会科学论文写作的方法与实践(校通识课项目)
研究生:西方政治学原著选读、中国社会政治分析、政治学前沿与理论
社会兼职
上海市政治学会理事
上海市科社学会理事
荣获申银万国奖(上海市教委,2009)
连续五年被毕业生评为最优秀教师,获得“学生心目中最优秀教师奖”(2016)
学术成果
一、课题
[1]国家社科项目:“民国政治学研究”(2004·参与);
[2] 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项目:“中国城市基层直接选举研究”(2006·参与);
[3]教育部社科项目:“政府、企业、职工的理性博弈:义乌工会维权研究”(2006·主持);
[4]上海市优青基金:“法团主义与中国政治发展”(2008·主持)
[5]上海社科项目:“中国传统社会形态及其再生产研究”(2010·主持)
[6]国家社科项目:“政府管理民间社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10·主持)
[7]上海市教委重点项目:“枢纽性社会组织研究”(2013·主持)
二、著作
[1] 独著:《民国政治与民国政治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独著:《准官僚组织的自主性:义乌工会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3]合著:《中国城市基层直接选举研究》‚重庆出版社2008年版
[4] 合著:《危机事件中的社会组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5]合著:《公共事件:缘起与治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6]译著:《政治学中的制度主义》(第二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三、论文
[1] 王向民:“乡镇和村——政治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博弈空间”‚《理论与改革》‚2002年第2 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全文转载‚2002年第5期
[2] 王向民:“电子民主理论”‚《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02年)(上海社科院主编‚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3年2月版
[3] 王向民、于燕燕:“民主的流变”‚《理论与改革》‚2003年第2期[4] “在学术与政治之间:政治学的暧昧身份”‚《二十一世纪》(香港)2005年10月号
[4] 王向民:“民国政治学简论”‚《复旦大学政治学评论》第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 王向民:《民国政治学的四期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6] 王向民:《中西璧合:民国政治学家的民治诉求》‚《学术月刊》2007年11月号
[7] 王向民:《党治与民治:民国政治学家的政党论述》‚《复旦大学政治学评论》第五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版
[8] 《城市化与民主政治:关系及路径选择》‚《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9] 王向民:《城市民主:中国政治发展的生长点》‚《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10] 王向民:《学科与学术:中国20世纪30年代治学的建立》‚《政治学研究》2008年第3期
[11] 王向民:《政治革命与社会自由:民国政治学的持存空间》‚《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全文转载‚2008年第6期
[12]王向民:《工人成熟与社会法团主义:中国工会的转型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工会工作》全文转载‚2008年第6期
[13]王向民:《中国工会的意识状况与行动能力》‚《探索与争鸣》‚2008年第8期
[14]孙关宏、王向民:《民主与社会主义:历史与逻辑的考察——对考茨基民主理论的再认识》‚《当代世界与马克思主义》2008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论丛》全文转载‚2008年第4期
[15] 王向民:《民主运动、政权框架、知识生产:现代西方政治学形成的历史前提》‚《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1期
[16] 王向民:《界分:作为学科的现代西方政治学》‚《中大政治学评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
[17] 王向民:《一党与多党:民国政治学的宪政论述》‚《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全文转载,2009年第1期。
[18] 王向民:《群体性事件中的信息传播与管理》‚《探索与争鸣》‚2009年第3期,第19—20页。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全文转载,2009年第6期,第42—43页。
[19]孙关宏、王向民、梁莉:《理论与历史:逻辑的错位——再论考茨基的“民主与社会主义”理论》,《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第42—48页。
[20]王向民:《“U”型分布:当前中国政治信任的结构性分布》‚《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3卷第4期,第69—72页。
[21]王向民:《“继承中的变迁”:改革开放30年中国政治语词的变迁——以党报告为中心的分析》‚《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6期,第65—70页。
[22]王向民:《网络暴政:蒙面人的自由行动》‚《探索与争鸣》,2010年第6期,第39—41页。
[23]王向民:《虚拟世界里却有真实的暴力》,《社会观察》,2011年第2期,第40—42页。《红旗文摘》全文转载,2011年第2期,第85—86页。
[24]王向民:《孙中山国民意识研究》‚《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第155—164页。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全文转载,2011年第10期,第113—121页。
[25]王向民:《转型期中国的预期危机》‚《探索与争鸣》‚2011年第8期,第26—58页。
[26]杜运泉、王向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教授访谈录》‚《探索与争鸣》‚2011年第9期,第3—6页。
[27]周尚文、王向民:《近代中国政治话语体系的转换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探索与争鸣》,2011年增刊,第7—12页。
[28]王向民:《从忠诚到利益:革命后社会的公务员激励机制》‚《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第115—117页。
[29]王向民:《以工资集体协商化解劳工危机事件》,《工会理论研究》,2012年第5期,第14—17页。
[30]王向民:《网络社会的信息传播与决策机制》,《社会科学》,2012年第12期,第35—43页。
[31]王向民、吕鸽:《政治社会转型与工会改革:将工会建设成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会理论研究》,2013年第1期,第9—12页。
[32]王向民:《双重代表、资源中心与转换中介:将工会建设成枢纽性社会组织的内涵》,《工会理论研究》,2013年第2期,第4—7页。人大复印资料《工会工作》全文转载,2013年第5期,第31—34页。
[33]王向民:《碎片化政府是公共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探索与争鸣》,2013年第12期,第57—60页。
[34]王向民:《工会的去行政化改革及其路径》,《工会理论研究》,2014年第4期,第16—19页。
[35]王向民:《分类治理与体制扩容:当前中国的社会组织治理》,《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第87—96页。 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全文转载,2015年第1期,第81-90页。
[36]王向民:《“没有政府的治理”:西方理论的适用性及其边界——以明清时期的南方社会组织及其公共服务为例》,《学术月刊》,2014年第6期,第138—150页。人大复印资料《管理科学》全文转载,2014年第9期,第142—148页。
[37]王向民:《美国政治学中的国家境遇》,《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7期,第36—37页。
[38]王向民:《社会组织的项目制治理》,《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年第5期,第130-140页。人大复印资料《管理科学》全文转载,2015年第1期,第73-78页。
[39]王向民:《回归国家:公共事件研究从社会学到政治学的转向》,《上海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第166-177页。《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2015年第1期,第186页。
[40]王向民、许文超:《制度缺失的理性行动:PX事件中政府与民众博弈的“内卷化”现象》,《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第43-52页。
[41]王向民:《大数据时代的国家治理转型》,《探索与争鸣》,2014年第10期,第59—62页。
[42]王向民:《中国社会组织的历史演变及其发生缘由》,《东岳论丛》,2014年第10期,第12—18页。
[43]王向民、孔萧:《媒体动员在制度变迁中的角色:以2011年以来的中国红十字会事件为例》,《晋阳学刊》,2015年第4期。
[45]王向民:《公众人物如何影响中国政策变迁》,《探索与争鸣》,2015年第12期。
[44]王向民:《公共事件中的国家:比较的视野》,载《中国政治学年度评论》(2015),格致出版社2015年版。
扫码关注
考研信息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