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分类:研招新闻 来源:光明日报 2010-07-05 相关院校:重庆大学
人才的本质是创新,重庆大学研究生教育的灵魂是创新。
营造立体的创新环境
“生物序列表征体系构建及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课题组,是重庆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资助的科研团队。这个以博士生为骨干的优秀博士生创新团队,目前已发表SCI和EI论文23篇、CSCD论文8篇,申请国家专利8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团队负责人梁桂兆博士还获得了2009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奖。
2003年创立的“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是重庆大学研究生院推进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助力器”。自创立以来,创新基金成功支持了多个研究生创新团队的科研项目,大大加快了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使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成功跻身教育部“研究生创新计划”全国首批11所试点高校之一,并连续8年获得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重点建设资助。重庆大学也成为国内获得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次数最多、获得资助持续时间最长的学校之一。
目前,创新实践基地已建成12个向校内外研究生全面开放的开放实践实验室,各实验室年均开设选修课程22个、专业系列实验教学212个、研究实验方案170个,参与其中的研究生累计已达8万人次。重庆大学·ANSYS公司联合开放实验室成立以来,共承担12项重要的科研项目,其中8项为校企合作项目。目前,这个实验室已成为西南地区最重要的汽车仿真实验中心之一。
2008级研究生蒋茜说,创新实践基地聘请相关领域的教授和专业技能扎实的研究生作为实验室专家和技术支持,让研究生在此接受课程选修、研究实验、研发实践、自主研发、自主创新五个层次的培养,既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研究平台,又是研究生们最欢迎的自主创新平台。“我在基地担任助管一年多,参加组织了好多次关于科学研究和探讨的活动,这绝对是传统课堂中学不到了东西。”蒋茜说。
创新实践基地常年资助国内研究生和来华留学生带着自己的创新成果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仅2009年就资助研究生访学前往美国、日本、韩国、巴西、卢森堡、土耳其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交流项目近50项。每年开展的100多场次的“名家会客厅”、“教育创新计划主题活动”、“全国赛事”、“企业零距离”和“项目专题研讨会”等系列学术活动,为基地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
现在的创新实践基地,不仅拥有189支注册研究生创新团队,还拥有了一大批“粉丝”众多的创新骨干。崇拜者们还为他们取了一些形象生动的“江湖名”:电气工程学院博士周倩,参与了“自然科学基金”、“春晖计划”等10多个项目,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10余篇高水平论文。她还连续五年获重庆市武术比赛所有参赛项目冠军、八运会武术冠军,是个不折不扣的“文武全才”,人送绰号“金笔女侠”;生物工程学院博士汤镇宇,23岁就跻身博士之列,曾在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担任主研人员,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并持有国家发明专利3项。年少有成的他,也是校园内声名赫赫的“小温侯”。被戏称“罗拉大厨”的材料学院吕学伟博士曾留学美国罗拉,喜欢烹饪。在校期间,他先后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境外SCI论文11篇、EI论文3篇,拥有6项专利,还曾荣获2006年度全国博士论坛优秀论文奖、2009年度重庆大学“黄尚廉院士青年创新奖”等多项校内外大奖。这种“一切通吃”的气派,显然符合“罗拉大厨”的特点。
“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将研究生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紧密相联,在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的引导下,通过组建结构合理、学科交叉、优势互补创新团队的示范作用,完善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拓展了人才培养途径。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郑小林教授说。
创新成为发展的“根”与“魂”
建校80余载的重庆大学,从1948年开始研究生培养教育。几十年来,研究生人数已由最初的11人发展到现在的 17680 人。
1948年,重庆大学数学研究所、化学工程学研究所、电机工程学研究所的柯召、张洪沅、冯简等教授招收2批共11名研究生,李四光、马寅初、何鲁等众多著名教授也加入授课行业。重庆大学的研究生教育事业由此启帆。1963年,重庆大学研究生招生列入国家计划并实行全国统考;1986年,重庆大学获批固体力学等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当年博士点净增数全国第一;1987年,启动中外联合培养博士生工程;1988年,生物力学博士点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点;1989年机械传动实验室被评为国家重点实验室;1993年,创建全国第一个与企业合办的研究生教育实体——重庆大学三峡研究生分院;1997年,开始招收全国第一批工程硕士研究生;2000年,重庆大学研究生院成立,使重庆大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进入了一个更好更快的发展时期。到2009年,全校已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博士点88个、硕士点182个。
在招生规模扩大的同时,重庆大学也启动“研究生培养质量工程”,对招生、硕士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课程建设、研究生教学管理、授位等环节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激励与约束相容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内生性质量保障体系。学校博士生发表高水平论文数占当年毕业博士生发表论文总数的比例由2003年的22%提高到2008年的41%,人均增加了178%,2006年~2008年,共获得了4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3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艰辛而又辉煌的发展历程,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成就斐然的创新人才:1979级固体力学专业硕士生刘鹏,现任国家体委主任;与他同寝室、同年级、同专业的张洪飙,是国防科工委正部级专家;1987级硕士研究生李世蓉,是我国当年3位获得皇家建造师学会特许建造师资格专家中最年轻的一位,2009年正式当选为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学会全球主席。她也是具有175年历史的该学会第一任女性主席和第一任非英籍主席。在2007年10月“嫦娥奔月”卫星发射中,发射场几乎所有技术骨干全都是重庆大学培养的研究生。重庆大学EMBA在全国排名已连续5年进入前10名,连续4次进入中国市场最具领导力排名前10位。作为全国首批11所开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培养试点的学校之一,重庆大学已先后为重庆钢铁集团、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安集团、四川航天集团、四川建工集团、成都军区、宁夏电力局等100余个大型企业和单位培养了大批急需的技术及管理骨干人才,有5名工程硕士生获“全国作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学校工程硕士教育亦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
重庆大学校长李晓红教授说,重庆大学研究生院成立10年来,研究生教育不断发展壮大,这是全体重大人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的结果。在这样的基础上,禀承“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办学宗旨,将创新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与“魂”,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高质量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是重庆大学研究生教育肩负的新的历史使命。
扫码关注
考研信息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