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18245号
分类:导师信息 来源:中国考研网 2017-04-27 相关院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苏党生
单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72号,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催化材料研究部
邮编:110016
电话:86-24-23971577
个人主页: http://sourcedb.imr.cas.cn/zw/rck/yjy_imr/201311/t20131121_3982989.html
个人简历 Personal resume
苏党生,男,1961年7月出生,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催化材料研究部主任,1983年于吉林大学获学士学位,1986年于吉林大学获硕士学位,1991年于奥地利维也纳工业大学物理技术及应用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1-1999年先后在德国马普弗里茨·哈伯研究所和Hahn-Meitner-Institut GmbH研究所做博士后、在奥地利维也纳工业大学和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物理系工作,1999年7月起,在德国马普学会Fritz-Haber研究所无机化学系任课题组长、电镜实验室主任。先后兼任意大利麦赐纳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客座教授,担任大连理工大学“海天学者”,2008年当选为中共中央组织部首批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在德期间主持及负责了IDECAT、CANAPE、EnerChem等多个欧盟及马普学会重大项目。研究领域涉及物理、化学、材料、催化、环境保护等重要领域,先后发表300多篇科技论文、拥有2个国际专利,主要科研成果分别发表在Science、Angew. Chem.等国际知名期刊,组织过多次国际学术会议。主要科研成果包括:开辟碳纳米管催化的全新领域,为低能耗、环保的烯烃合成工业提供重要参考;首次利用球差修正高分辨电子显微镜完整揭示了工业银催化剂的表面微结构,解决了环氧乙烷合成催化领域的一个基本科学问题;首次合成“纳米碳纤维-活性炭”和“纳米碳管包裹纳米碳纤维”两种新型复合功能材料;首次提出“天然材料的绿色催化”的先进理论,使用火山石、粘土等天然矿物质作为催化剂合成了纳米尺寸的碳纤维材料,并且先后在Micron、Catal. Today、ChemSusChem作为客座主编出版与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碳催化、能源化学有关的专辑。
苏博士在透射电子显微学和电子能量损失谱、异质催化反应机理、以及纳米碳结构和高性能催化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目前已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160多篇论文,其中《Science》1篇、《J. Am. Chem. Soc.》4篇、《Angew. Chem. Int. Ed.》6篇、《Adv. Mater.》7篇、《Phys. Rev. Lett.》1篇和《Nano Letter》2篇,SCI 被引次数高达1000 余次。他是1999-2008年材料科学与电子显微学国际研讨会学术顾问,2000年材料科学与电子显微学国际研讨会主席,2004 年加拿大E.Zeitler研讨会主席,2007年德-俄催化学术讨论会组委,2008 年第三届国际碳催化研讨会主席,2010 年第四届国际碳催化研讨会学术顾问。与此同时,他受聘为意大利University of Messina、University of Milano和波兰UNIWERSYTET JAGIELLOŃSKI等大学的客座教授。
研究方向 Research direction
1、可替代金属,尤其是是贵金属的催化的物理化学基础
2、碳及纳米碳催化的基础研究
3、碳及纳米碳催化的工业应用探索;纳米碳及碳催化剂的成型和批量生产的基础科学及应用技术;纳米催化材料的电子显微学及原位表征;新型储能材料的基础研究
扫码关注
考研信息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