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专门史参考书有哪些?
悬赏分:0
中南财经政法的专门史参考书有哪些?
相关院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热点关注:2021考研辅导班上线 如何自考研究生
提问者:691203 - 2014/10/20 05:03
我来回答
- 回答即可得2分
其他答案(4)
你考什么专业什么方向?
回答者:香尔滚姐姐 - 2014/10/20 10:15
1.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六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2.钱穆:《国史大纲》(上、下),商务印书馆,1996年。
3.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上、下),人民出版社,2006年。
4.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2008年。
5.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6.庞松、罗平汉、郑谦等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76)》(共3卷),人民出版社,2010年。
2.钱穆:《国史大纲》(上、下),商务印书馆,1996年。
3.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上、下),人民出版社,2006年。
4.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2008年。
5.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6.庞松、罗平汉、郑谦等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76)》(共3卷),人民出版社,2010年。
回答者:易水竹 - 2014/10/21 10:34
622 历史学专业基础
一、考试目标
《历史学专业基础》是为招收攻读《中国近现代史》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设置的考试科目,旨在考察考生是否具有攻读此一学位所应具备的相关专业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是否具有通过有计划的培养后能初步运用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与理论分析历史或现实问题的能力之潜在素养。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总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总分为300 分,考试时间180 分钟。
(二)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三)题型结构主要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等。具体要求与分值如下:
1.名词解释:
(1)要求考生根据历史学基本知识对所列名词进行解答,内容要体现出该名词所涉及的时空范围及历史脉络等。
(2)共10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2.简答题:
(1)要求考生根据历史学基本知识对所列题目进行解答,内容要简洁明了,要点突出,层次清晰。
(2)共6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3. 论述题:
(1)要求考生根据历史学的基本知识对所列题目进行解答,内容要体现出一定归纳分析能力、理论概括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2)共3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4. 材料分析:
(1)要求考生根据历史学的基本知识对所列题目进行解答,内容要紧扣所给材料,理论联系实际,最终体现出史学经世的取向。
(2)共2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三、考试内容
本科目考试范围主要覆盖了有关世界史和中国史上人物、事件、脉络及相关理论等。
(一)世界史部分(60分)
1.农业革命与新石器时代;
2.古代西亚诸文明;
3.古代埃及文明;
4.古代印度文明;
5.古代希腊文明;
6.古代罗马文明;
7.基督教的兴起与发展;
8.民族大迁徙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9.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阿拉伯帝国;
10.欧洲基督教文明;
11.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
12.古代美洲文明;
13.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14.资本主义的确立与发展;
15.19世纪的国际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
16.19世纪的亚非拉民族主义运动;
17.近代欧洲国际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18.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0.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
21.第二次世界大战;
2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
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2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
(二)中国古代史部分(1840年以前)(90分)
1.中国远古时代的人类及其传说;
2.夏朝的巩固和发展;
3.商族的起源与盘庚迁殷;
4.武王伐纣与西周封建制度的形成;
5.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衰变与"百家争鸣";
6.商鞅变法与秦始皇统一六国;
7.秦帝国的建立及覆灭;
8.汉承秦制与"文景之治";
9.汉武帝的霸业与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10.王莽篡汉与刘歆"改制";
11.东汉士族门第之兴与党锢之狱;
12."孟德三令"与三国鼎立的形成;
13.西晋的短暂统一及晋室南渡;
14.东晋的门阀政治与寒人的兴起;
15.孝文迁都与胡人汉化;
16.隋朝的统一及其影响;
17.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8.武周代唐与"开元盛世";
19.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20.两税法与唐朝后期的经济;
21.辽宋夏金的对峙与嬗递;
22.王安石变法与汴洛党争;
23.程朱陆王与宋明理学;
24.元帝国的行省制度与民族政策;
25.元帝国的政局演变与统治失序;
26.朱元璋的统治及其历史影响;
27.靖难之变与明都北迁;
28.明朝中后期阉势与阁权的嬗递;
29.清承明制与中央集权政治的进一步完善;
30.满汉族群政治与"康乾盛世"的形成;
31.嘉道世运与近代前期中国士人的"自改革"认识。
(三)中国近现代史部分(1840-1992年)(150分)
1.两次鸦片战争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太平天国运动及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3.民族危机的加深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展开(洋务运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之役、清末新政等)
4.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5.康有为、梁启超与清末立宪运动;
6.袁世凯与清末民初的政局演变;
7.五四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转播;
8.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与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展开;
9.国民党改组与北伐战争的推进;
10.蒋介石与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建设;
11.苏维埃革命与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12.张学良与西安事变;
13.国共党争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4.抗战前后中国共产党的统战工作;
15.第三势力的形成及其对战后中国政局的影响;
16.战后国内外政治形势与重庆谈判;
17.政治协商会议与内战爆发;
18.战后中共的举措与解放战争的胜利;
19.国民党的腐败与蒋介石败退大陆;
20.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21.新中国的巩固与经济建设;
22.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23.整风与反右运动;
24.大跃进运动与文化大革命的起源;
25.文化大革命的的历程;
一、考试目标
《历史学专业基础》是为招收攻读《中国近现代史》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设置的考试科目,旨在考察考生是否具有攻读此一学位所应具备的相关专业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是否具有通过有计划的培养后能初步运用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与理论分析历史或现实问题的能力之潜在素养。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总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总分为300 分,考试时间180 分钟。
(二)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三)题型结构主要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等。具体要求与分值如下:
1.名词解释:
(1)要求考生根据历史学基本知识对所列名词进行解答,内容要体现出该名词所涉及的时空范围及历史脉络等。
(2)共10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2.简答题:
(1)要求考生根据历史学基本知识对所列题目进行解答,内容要简洁明了,要点突出,层次清晰。
(2)共6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3. 论述题:
(1)要求考生根据历史学的基本知识对所列题目进行解答,内容要体现出一定归纳分析能力、理论概括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2)共3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4. 材料分析:
(1)要求考生根据历史学的基本知识对所列题目进行解答,内容要紧扣所给材料,理论联系实际,最终体现出史学经世的取向。
(2)共2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三、考试内容
本科目考试范围主要覆盖了有关世界史和中国史上人物、事件、脉络及相关理论等。
(一)世界史部分(60分)
1.农业革命与新石器时代;
2.古代西亚诸文明;
3.古代埃及文明;
4.古代印度文明;
5.古代希腊文明;
6.古代罗马文明;
7.基督教的兴起与发展;
8.民族大迁徙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9.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阿拉伯帝国;
10.欧洲基督教文明;
11.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
12.古代美洲文明;
13.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14.资本主义的确立与发展;
15.19世纪的国际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
16.19世纪的亚非拉民族主义运动;
17.近代欧洲国际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18.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0.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
21.第二次世界大战;
2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
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2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
(二)中国古代史部分(1840年以前)(90分)
1.中国远古时代的人类及其传说;
2.夏朝的巩固和发展;
3.商族的起源与盘庚迁殷;
4.武王伐纣与西周封建制度的形成;
5.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衰变与"百家争鸣";
6.商鞅变法与秦始皇统一六国;
7.秦帝国的建立及覆灭;
8.汉承秦制与"文景之治";
9.汉武帝的霸业与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10.王莽篡汉与刘歆"改制";
11.东汉士族门第之兴与党锢之狱;
12."孟德三令"与三国鼎立的形成;
13.西晋的短暂统一及晋室南渡;
14.东晋的门阀政治与寒人的兴起;
15.孝文迁都与胡人汉化;
16.隋朝的统一及其影响;
17.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8.武周代唐与"开元盛世";
19.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20.两税法与唐朝后期的经济;
21.辽宋夏金的对峙与嬗递;
22.王安石变法与汴洛党争;
23.程朱陆王与宋明理学;
24.元帝国的行省制度与民族政策;
25.元帝国的政局演变与统治失序;
26.朱元璋的统治及其历史影响;
27.靖难之变与明都北迁;
28.明朝中后期阉势与阁权的嬗递;
29.清承明制与中央集权政治的进一步完善;
30.满汉族群政治与"康乾盛世"的形成;
31.嘉道世运与近代前期中国士人的"自改革"认识。
(三)中国近现代史部分(1840-1992年)(150分)
1.两次鸦片战争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太平天国运动及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3.民族危机的加深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展开(洋务运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之役、清末新政等)
4.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5.康有为、梁启超与清末立宪运动;
6.袁世凯与清末民初的政局演变;
7.五四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转播;
8.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与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展开;
9.国民党改组与北伐战争的推进;
10.蒋介石与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建设;
11.苏维埃革命与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12.张学良与西安事变;
13.国共党争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4.抗战前后中国共产党的统战工作;
15.第三势力的形成及其对战后中国政局的影响;
16.战后国内外政治形势与重庆谈判;
17.政治协商会议与内战爆发;
18.战后中共的举措与解放战争的胜利;
19.国民党的腐败与蒋介石败退大陆;
20.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21.新中国的巩固与经济建设;
22.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23.整风与反右运动;
24.大跃进运动与文化大革命的起源;
25.文化大革命的的历程;
回答者:ruier123 - 2014/10/21 12:18
1.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六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2.钱穆:《国史大纲》(上、下),商务印书馆,1996年。
3.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上、下),人民出版社,2006年。
4.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2008年。
5.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6.庞松、罗平汉、郑谦等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76)》(共3卷),人民出版社,2010年。
2.钱穆:《国史大纲》(上、下),商务印书馆,1996年。
3.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上、下),人民出版社,2006年。
4.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2008年。
5.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6.庞松、罗平汉、郑谦等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76)》(共3卷),人民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