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
查看(4343) 回复(0) |
|
香尔滚姐姐
|
发表于 2014-11-20 19:24
楼主
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承认阿玛特即海洋的存在,属于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故A 入选。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考核考生的识记能力、再认能力。紧紧 抓住题干“变”与“不变”的分歧,BD 首先可排除,因为从字面看,不是分歧与对立,而后 在AC 中进行比较,不难选出正确答案为C,因为,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的 标准是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凡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是唯物主义;凡是认 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则是唯心主义。 3.【答案】B 【解析】事物的联系和运动构成规律。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规 律是客观的,它的客观性是指规律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相反,人的意识及其指导下 的实践却要受规律的支配。荀子的这句话表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它既不因有 了尧这样的杰出人物才存在。也不因出现了桀那样的暴君而消失。故B 选项是正确答案。 4.【答案】D 【解析】列宁的这句话是对垄断的形成的描述。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 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操纵 与控制。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形成的,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面产生的,所以选项D 正确; 而A 选项错误在当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自然而然地走向集中,并不一定说只要出现 生产集中就一定产生垄断;垄断的出现并不能消除竞争,而是凌驾于竞争之上,与之并存, 所以B 选项错误;C 选项并不是描述垄断的目的,垄断条件下的竞争的主要目的是要获取 高额垄断利润和巩固、扩大已有的垄断地位,它所描述的是自由竞争的目的。因此,本题 正确答案是D。 5.【答案】A 【解析】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一种生产关系的理论范畴,其实质和核心是全体社会成 员或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在公有制范 围内,对生产资料的支配、使用,以及由此取得的收益都必须服从于和服务于他们共同的 意志和需要。任何个人或少数人都不能利用生产资料为自己牟取私利。因此选A。BC 两 选项内容属于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的两个方面。D 选项与题意无关。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今年《毛中特》课程中2013 版新大纲增加知识点。新版大纲在“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中增加了一个方针,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推 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D 选项为正确观点。A 选项四 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B 选项人民民主专政是国体。D 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 7.【答案】D 【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三大外交方针。1953 年12 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和平共 处的五项原则,20 世纪70 年代,毛泽东审时度势,果断地决定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提出了 “一条线”的外交战略。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邓小平根据形势的变化,果断、及时地指导我们 党改变了以往的外交战略,确定了“真正的不结盟”战略。 8.【答案】C/B/A 【解析】本题考查一国两制相关考点。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台湾问题是中国 国内战争遗留问题。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1992 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 交流基金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在此 基础上开启了两岸事务性商谈。 9.【答案】C 【解析】三民主义的核心为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包括“驱 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 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内 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是三民主义的 核心。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 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国家还可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 的土地。 10.【答案】D 【解析】1918 年7 月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指出:“俄罗斯之革命 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向中国人民第一次正确地阐述了十 月革命的性质。11 月、12 月,他相继发表《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 的胜利》两篇文 章,深刻揭露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本质,热情歌颂了十月革命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欢 呼“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 年9 月、11 月,他又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一文,明确地把马克思主义称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并且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剩余 价值学说和阶级斗争理论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这表明,李大钊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个马 克思主义者。 11.【答案】A 【解析】一个人的生活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所规定的,而社会对 于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也主要是以他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为标准。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 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正确的选项为A。B 选项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 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CD 选项属于评价一个人价值的方法。 12.【答案】B 【解析】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 和奉献精神。在中国传统道德发展演化中,公私之辩始终是一条主线。“公义胜私欲”是中 国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 13.【答案】A/D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内涵。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诚实 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其中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 向。因此选A/D。 14. 【答案】B 【解析】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从法律程序出发。程序问题在法律领域居于 非常重要的地位。简单地说,程序是法律所规定的法律行为的方式和过程,法律通过规定 明确的程序来约束人们的行为。程序告诉人们实施某种法律行为时,应先做什么事情,后 做什么事情,以及如何做这些事情才是符合法律的。与其他类型的思维方式相比,法律思 维更为关注行为的程序问题。 15.【答案】B 【解析】时政类题目。 16.【答案】D 【解析】时政类题目。 二、多项选择题 17.【答案】AC 【解析】这个材料强调了,无论是李四光的学说,还是马寅初的理论,都是对客观内 容的真实反应,是真理。这个不因为人们不重视就会有所改变。所以,真理的内容是客观 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李四光的学说指导了实践,使我们发现了石油,体现了意识 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18.【答案】AD 【解析】现代工艺把叶子镶嵌在陶罐上,叶子获得了第二次生命,陶罐也因彩叶依偎 而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光彩。新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取得了“1+1>2”的良好效果,体现了 观点A,新价值的创造改变了秋叶和陶罐的属性这一说法错误,违背了利用自然物要以尊 重自然物的客观属性为前提这一原理,秋叶和陶罐价值的增值需要观念创新,但最终能否 实现增值还要取决于人的消费需要,C 观点片面,D 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 19.【答案】AC 【解析】本题难度较大。竹竿效应说明,要将竹竿提高水平的关键因素,这就体现了 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观点一重点论的观点,体现了抓好关键部分以提高整体水平的观 点,因此,AC 正确。B 项强调了两点论,与题干不符。题干材料说明了主次矛盾的关系、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而非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所以D 不能入选。 20.【答案】ACD 【解析】大家注意与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矛盾的学说区分,B 是毛泽东最早提出的 观点。 21.【答案】ABC 【解析】略。 22.【答案】BC 【解析】A 选项错误,所谓赎买,就是国家有偿的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赎买 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金,而是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 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D 选项错误,在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阶段, 企业利润实行“四马分肥”,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后才对私股实行定息的办法。 23.【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无产阶级专政在不同的国家形式各异,这与 各国的国情与历史传统有关。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其实质 是无产阶级专政。因为:第一,性质相同。人民民主专政同无产阶级专政一样,都是以工 人阶级(经过共产党)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都是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 权利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新型民主、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第二,作用、职能相同。 都承担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扩大人民民主,镇压敌对势力反抗,保卫和巩固革命 成果,领导和组织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第三,历史使命相同。都要大力发展生产 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社会不平等, 为未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因此选项A、B、D 正确。多党合作是国家政党制度,不 是政体。也不是判断国家性质的依据。C 错误选项。 24.【答案】ABC 【解析】D 选项错误。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科 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 25.【答案】ABCD 【解析】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已经不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而是各 民族人民的内部矛盾,是各民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应该用正确处理人民 内部矛盾的方法来加以解决。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 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 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 证。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26.【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延安整风相关知识点,属于记忆型考点,同学们复习时候注意,每 个选项打开也可以单独命题。 27.【答案】AD 【解析】本题考查2013 版《毛中特》大纲新增加知识点,即“两个坚定不移、绝不含 糊”,答案AD。 28.【答案】BC 【解析】1924 年1 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 的解释: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 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 得而私”;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 状况。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 治基础。大会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这样,国民党一大的成 功召开,就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29.【答案】ABC 【解析】D 选项说法错误。第二条战线与第三条道路破灭无关。其他均为正确选项。 30.【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人与自然的关系。与自然的关系以生产劳动为中介,而生产劳动一 开始就是社会性的,人类正是在与自然发生关系的过程中结成了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关 系实际上就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社会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现代化,一定要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避 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因此,AC 两项符合题意。D 选项观点来 源于十八大报告最新观点。胡锦涛说,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 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 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 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 永续发展。B 选项观点错误。 31.【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政体等相关内容。B 选项观点错误。因为目前,我国人大代表 选举只是在县乡两级实行直接选举。因此选项中“直接”两字应该去掉,就是正确选项。同 学们复习时候一定要注意区分易混淆观点。 32.【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胡锦涛十八大报告的内容,属于时政类题目。 33.【答案】ABCD 【解析】考查习近平讲话内容。 三、分析题 34.【答案要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并推动着认识的发 展。从“河道衬砌”到“生态治河”理念的转变其实是一种认识的发展,这种认识的发展来源 于河道治理这种实践的发展。 (2)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实践,是解决 当前生态、环境等危机问题的根本。“生态治河”是将河道的治理与生态平衡有机的统一起 来,因此蕴含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关系。 自然是先于人而存在的,并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类通过实践与自然发生关系, 并改变和影响着自然。因此,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遵循生态平衡发展 的规律。上述案例说明了人们在改造河道方面遵循水的自然循环规律和生态平衡发展规 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5.【答案要点】(1)标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 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 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原则:第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 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 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2)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改革创新精神贯 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把改革推向前进。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提高改 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找准深化改革开放的突破口,明确深化改革开 放的重点,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 化体制、社会体制的改革创新,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继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为推进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 36.【答案要点】(1)第一件大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 放。第二件大事,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进行了 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 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的结束了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 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的历史进程,使 具有5000 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 前景。 (2)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的胜利, 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近代以来中国 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完成了;这就为实现第二 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新中 国的成立,为中国崛起奠定前提。1956 年底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为中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 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1978 年,以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形 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 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以1992 年邓小平南 方谈话为标志,中国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进入全面崛起时期。2001 年,中国崛起效应开 始全面展现,这一年中国加入WTO,彰显坚持对外开放的决心。十六大以来的十年,以胡 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中国发展和中 国崛起重要的指导思想。近十年来中国迅速崛起,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37.【答案要点】 (1)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 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 “七条底线”包 含了重要的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七条底线”的提出对于网络公共秩序的维护提供了 最起码的准绳,有利于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促进中国网路的健康发展。 (2)法律在公共生活中具有强制作用。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指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 制裁违法和犯罪,保障自己得以实施的作用。法律的强制作用能够确保法律的应有权威, 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维护社会正义。最高法的司法解释有利于为司法实践中惩治利用网 络实施的相关犯罪提供法律依据,从而为有效地规范网络秩序提供法律保障。 38.【答案要点】(1)内涵:第一,政治上,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应相互借鉴, 建设各国和谐共处、公正、民主的世界。第二,经济上,提倡进行互利合作,实现全球经 济和谐发展。胡锦涛认为,应当使当前的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有利于国际社会的共同发 展,实现利益共享。第三,文明方面,提倡不同文明开展对话、取长补短,倡导开放、包 容的精神。第四,安全方面,提出实行全球新安全观,建立和平、稳定的世界。 依据:第一,建立和谐世界符合人类进步的时代潮流。第二,推动建立和谐世界,是 为应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挑战。第三和谐世界是和谐社会在外交领域的延伸 (2)一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同各国相互尊重、扩大共识、和谐相处。 二是同各国深化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三是同不同文明加强交流,增进了解,相互 促进,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四是同各国加深互信,加强对话,增强合作,努力维护世 界和平与稳定。 欢迎纠错 |
回复话题 |
||
上传/修改头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