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考研政治复习: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查看(1095) 回复(0) |
|
maxmin
|
发表于 2010-12-24 22:29
楼主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一)建国之初的社会性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要建立以中国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我国社会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就已经是一个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因而都具有社会主义因素。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和性质 (何为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在中国特殊的国情下建立起来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社会形态。其本质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其特点是非独立的社会形态,其性质是过渡性。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在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三)中共中央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状况和基本矛盾的分析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状况和基本矛盾,论述了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及其主要途径。决议指出,全国胜利并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社会经济中存在着五种成份,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所以,主要的经济成份是三种,即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这样,三种基本的经济成份及与之相应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就集中地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这就是说,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对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作这样的认定,实际上就是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提出来了。 二、建国之初,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执政面临的严峻考验) 新中国成立初期,刚刚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面临以下新的严峻的考验。主要是: 第一,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当时,解放全中国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国民党从大陆撤退时遗留下的100余万军队、200多万政治土匪以及60多万特务分子还有待肃清;在广大城乡,反动会道门和传统黑恶势力还危害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广大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 第二,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新中国从旧中国接收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许多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人民生活遇到极大的困难。当时中国的经济不仅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就是与许多亚洲国家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1949年,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相当于亚洲国家平均值的2/3。新中国从旧中国接收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许多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人民生活遇到极大的困难。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1949年,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粮食产量减少约1/4. 第三,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新中国的诞生,打破了帝国主义在东方划定的势力范围,这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不愿意看到的。它们企图通过实行强硬的对华政策,即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从根本上搞垮新中国。 第四,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 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前进中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带领全国人民接受考验、克服困难。 以上情况说明,新生的共和国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 一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彻底解决中国人民同三大敌人的矛盾; 二是动员人民努力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破败的国民经济。 |
回复话题 |
||
上传/修改头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