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 - 话题

武汉大学宏微观经济学全解
查看(2014) 回复(0)
huitailang
  • 积分:451
  • 注册于:2010-08-02
发表于 2010-09-19 00:21
楼主
还记得考研的最后一个月,我和一个马上就要研究生毕业的朋友聊天,我对她说:“为了考研,我觉得自己付出了太多太多,即使考上了也会觉得不开心”她说:“送你一句话吧,这句话当时激励着我,希望也能鼓励一下你。‘考研为我们铺就了一条不归路,迷雾中看不清起点和结局,我们只能埋头走到底’”
现在读研究生却觉得一切很平淡
但是回想起来考研路上的点点滴滴
一路上所经历过风风雨雨
会觉得备考的那一年
是多么珍贵的
是多么的值得
因为我们曾用心地努力过
因为我们在考研路上经历的事儿
因为我们在考研路上遇到的人
。。。。。。
本科毕业后
一直想考清华的经管学院
还记得去北京学习期间每次路过清华的经管学院时激动的心情
虽然喜欢清华园
但是择校时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
我还是选择武大
。。。。。
备考时
我看了很多关于武汉大学宏微观经济学的考研初试经验贴,曼昆的两本书,本科期间就看过,觉得蛮有意思的,深入浅出,写得相当不错。后来看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感觉还行,宏观部分对于没有经济学基础的人来说,看第一遍的确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对一些概念的理解的深度,而且对宏观的整体把握不太好。读第二遍时,慢慢就好些,我对每章内容都画了一个详细的脑图来辅助记忆。但问题又来了,脑图用来窜连知识,把握宏观的知识结构真的很有效,但是很难照顾到某些知识的细节,特别是比较复杂的而又是重点难点的知识。而且我对宏观部分的综合性题目(特别是类似武汉大学宏微观经济学真题中的第四大题分析题)的分析能力总感觉很薄弱,因为当我面对一个宏观问题时,看着已知条件总觉得不该从哪点下手。所幸运的是,因为以前想考清华的经管,在“考研和推研”版块的精华区,读到了下面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特别是使我深刻明白了一个学习经济学的一个最实用的方法,即下面这篇文章中作者所说的“认识到要充分理解一个经济问题必须从经济,数学,几何三方面来理解它,这样才能更深刻。”这也是我针对宏观经济学中,所独创“逻辑关系递推法”得基石,这种方法能高效快速地理清大多数宏观经济学问题的思路,是宏观经济运行过程明朗化,以后再给大家详细介绍吧。收集考研真题是备考阶段的一部分,当我拿到2002-2009的真题后,我认真地看了一遍,并且做了一个根据题目在书上标注考点的工作,使我印象最深的是2009年的的第四大题论述题第二小题“为什么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称为需求管理政策?不同类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r、c、i和国民产出有何影响? 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说明需求管理有那些局限性.”其题干在教材中所出现的地方是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宏观部分P582页第二自然段。这道题目的出现使我意识到,认真的研读课本真的很重要,课本上的不起眼的知识,很可能就会考到,特别是教材中出现的以设问形式提出的问题,含有专有名词,新颖名词,抽象名词的语句。2009年的的第二大题简答题的第二小题“2.垄断势力(权力)的含义、怎么度量的?”这道题对我也有很大的启发,垄断作为武汉大学宏微观经济学几乎每年都要涉及到考点,2009年出题的老师来了个旧考点新考法,你能说老师出题超纲吗?难道这不是在提醒我们应该重视一下常见考点的衍生知识点吗?这个问题在《武汉大学宏微观经济学十年真题全解析》中再作进一步讨论。
综合以上的这些因素,使我有一个想法,既然课本这么重要,我为什么不以武汉大学宏微观真题的题型对武大指定的复习参考书完全彻底地进行整理归类呢。我开始复习的较早,时间也比较充裕,于是就下定决心开始对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微观部分,《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宏观部分中的内容进行整理,不放过每一句有出题价值的语句和段落,只要是能出题的地方,我就整理出来,整理出来的笔记分两大部分,一,名词解释,二(简答,计算,论述),其中(简答,计算,论述)都严格按照教材内容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整理。更直白地说,我做的这项工作就是把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完全的题目化,但这绝对不是对课本重新抄写,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该记住最重要的东西,而且在我整理笔记时,可以使所整理得内容更适合我的记忆习惯,排版习惯,但对于非常重要的语句这是必需要书写完整的,比如说“名词解释”,“第一,第二,第三。。。。。。”“总结评价性语句”等。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正确的,在最后考研冲刺时,我只需花2小时就能复习完一遍专业课。而且每复习一次,印象就深刻一次。对于考研的最后阶段,如果还是一遍遍地啃课本,抓不住重点要点,没有针对性的复习,学习效果是相当小的。因为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太简单,对于名词解释还是需要识记一下的,所以只对其名词解释进行了全面整理。
下面这篇文章对我当时的启发很大,大家可以读一下,多体会一下。

发信人: HowIThink (矩阵计算), 信区: AimGraduate
标  题: HowIThink的经验总结--清华金融451经济学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at Apr  7 23:16:46 2007), 站内

我来做个开始吧,我今年考的是清华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现在已经被拟录取了。期间经历过不少次的从绝望到抱希望再到绝望,最后能被录取我觉得从我本身来讲觉得很幸运的。一直希望能有能力和时间为大家做一点事情,给大家一点帮助,就像菜鸟说的一样,一届帮一届,希望接下来我的这些东西对大家会有用。

首先说明说明我的情况吧,因为每人的背景不同,复习策略也不同。我04年毕业于复旦数学科学学院,完了之后选择了计算机作为我的事业的开始,一直在搞软件开发。直到06年3,4月份的时候开始接触经济学,6月份开始准备考研,前期一直在职,后期集中复习了两个月。总复习时间在职复习6个月,集中复习2个月。

关于公共课方面,我复习的时间很有限,而且成绩也不是特别理想。我今年之所以成功,可能在于我的专业课比较高吧。我考的是451经济学,专业课成绩119。以下具体说说我的专业课经验,专业课方面由于我之前对经济学是从零开始的,大学期间唯一学过的一门跟经济学稍微有点关系的科目是一门叫利息理论的,而且还是一门选修课。

我经济学方面看过的书主要有:(基本上按时间顺序来的)
1、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我认为这套书写得非常好,非常适合非经济学方向的人作为接触经济学之用,我从06年3月份开始读这套书,断断续续花了几个月在上下班路上看完了。整套书写得非常有趣,是那种能帮你建立起经济学直觉的书。建议转专业的人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以从这套书开始,虽然对最后考试不一定会有直接的帮助,但会让你学习中级微观中级宏观变得更轻松。
2、     高宏业《西方经济学》     
看完曼昆的书之后,我开始想尝试一下深一点的经济学,找了找看到网上有人推荐这本高宏业《西方经济学》,花了60多元买来看了看。但并没有看多大,一来总感觉他的书写得并不有趣,很多东西也说得不太深入,意识形态的东西总是感觉太多。
3、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
之前为什么没有看完高宏业《西方经济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它那本书写得并不有趣,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在6月份的时候已经开始准备报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研究生。平的这本微观经济学是清华的指定教材,很自然地我开始阅读这本书。说实话,如果说之前我看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我的经济学还处于很浅显的认识的话,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认识到微观的数理基础。认识到要充分理解一个经济问题必须从经济,数学,几何三方面来理解它,这样才能更深刻。我认为无论是451还是453,平的《微观经济学》无疑都是应该认真学习的。
4、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
我的中级宏观经济学是从这本书开始看的,因为我之前微观看得很细,所以直到10月份的时候我才开始看这本书。为了提高进度,我规定自己每天必须看50页。说实话,开始看得很是郁闷,因为多的这本书是从增长理论开始讲的,这也是整本书中用数理用得最多的地方,也是最难的地方。而且由于翻译的原因,很多短期,甚短期,中期,长期,超长期的翻译都不是特别精确,而这个对于理解增长理论是很重要的。所以第一遍我看完多的书,基本上没在头脑里留下任何东西。对IS-LM,还有凯恩斯收入-支出模型之间的联系和演变几乎是一团糟。当时对自己的信心有很大的打击,因为我一直认为自己对于宏观的东西把握强于微观,本来以为宏观会学得比较轻松,结果却是完全不得要领。这个时候我做了一个决定,暂时放下这本书,开始复习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之后花了几天时间重新复习了一遍曼昆,这哥们实在是太牛了,宏观体系在他笔下是娓娓道来,虽然简单,但结构清楚。看完之后,出于对曼大哥的崇拜,我又买了他的《宏观经济学》来看。细细看了一遍,不得不承认这哥们写书是有一套的,看完之后慢慢对中级宏观有了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觉得宏观的东西真的不多,归根到底是为了研究经济增长。
随后开始回过头多的《宏观经济学》,这个时候就开始感觉到了多的这本书经典,知识面介绍得很全面,对各种流派观点均有介绍,而且比较客观。而曼的书则溶入了太多他自己的观点,对其它学派介绍不多。
所以我觉得可以的话,应该从曼的《宏观经济学》开始,因为他的书结构清楚,而且不是很难,容易入门。随后再看多的《宏观经济学》,可能因为多是哲学博士再加上翻译原因,可能他的书有点晦涩,但坚持读下去还是有很多体会的。
5、     曼昆《宏观经济学》
关于这本书,我上面已经写了不少,其实这本书我买来就是为了补充多《宏观经济学》的,坚持了曼一贯的风格,简单清楚,适合中微入门之用。
6、     武康平《高级微观经济学》
7、     武康平《高级宏观经济学》
我之所以会选择看以上两本书完全是因为到后来我发现我即使把市面上经典的中微中宏的书都看得很熟,对于一些考研题,我仍然不知道怎么答。这个时候我开始想会不会需要看一些高级的书。找了一些师兄师姐,知道他们研究生教学用的就是这两本书。那个时候已经快接近考试了,我买来本来就是想随便翻翻的。武的书数理风格也很强,不愧是数学的博士出身。里面有很多泛函,实变的东西在里同。很多时候他专注于前提条件的数理化,可微,连续都是他研究效用函数,生产函数的出发点。所幸,在数学系混迹四年,看这种N多数学的书还是有点经验,毕竟当年经常是几天搞定一门课。数学证明一律不看,只看结论和定理,重点了解定理后面的经济学意义。慢慢地也对高级微观有些概念,武把高级微观分为四大块,一个消费者行为,生产者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社会福利。其研究方法也有很多相似点。而高级宏观方面,武则完全侧重于增长理论,加入一些复杂的模型。建议考研的同学高级微观尽量多看,高级宏观只需了解高宏和中宏交叉的内容就可以。


写了这么多,关键是希望能给后人一个帮助。我无法太明确地给我建议,因为我知道第一我是幸运的,第二我的经验不一定对别人有用。但我是如实把我复习的过程写出,起码对大家有一点借鉴作用。
(zz)

回复话题
上传/修改头像

在中国8月1日是什么节?(答案为两个字)

考研论坛提示:
1、请勿发布个人联系方式或询问他人联系方式,包括QQ和手机等。
2、未经允许不得发布任何资料出售、招生中介等广告信息。
3、如果发布了涉及以上内容的话题或跟帖,您在考研网的注册账户可能被禁用。

网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业务 | 帮助信息
©1998-2015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考研网-联系地址:上海市邮政信箱088-014号 邮编:200092 Tel & Fax:021 - 5589 1949 沪ICP备1201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