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复旦英美文学考研总结——献给倒下的人们
查看(1789) 回复(0) |
|
小白杨
|
发表于 2010-11-14 02:02
楼主
当初报考复旦的时候,目的很单纯。在心底暗暗告诉自己:考复旦是为了追求一种精神。
一种精神,呵。谁也说不清楚这种精神到底是什么,是看到校园里贴出来的五四运动时期的那些旧照片的copies时的那种爱国热忱,是历史课上听老师讲到曾经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彭德怀总司令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的欺凌和侮辱时不禁流下的眼泪,还是看到同乡谷超豪院士在复旦留下的身影时内心泛起的那份激昂情绪? 然而 当我挤在走廊和过道里等待复试入场,目之所及,耳之所闻,远非我想象中那般“复旦”时,我开始琢磨自己是不是out了。 当我在面试的现场看到座上的面试老师面面相觑的神情时,我知道我对复旦的这种感情很大程度上可以定义为一厢情愿。 当我得知复试的结果时,我不禁揶揄起自己的无知和天真。 前不久看到复旦一位教授的博文“唯有人道才有尊严,师道、官道只有敷衍”,我猜这位老师在复旦过得并不快乐。在这个和谐的社会里,复旦提出的标准是什么,谁应该被和谐,应该由谁来和谐? 短短十多分钟的面试,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了很多人的命运。 那些在新式科举制度中存活下来的幸运儿们,祝贺你们,希望你们走进复旦的大学堂后好好做学问,以慰藉死去的同胞们。我们的血没有白流。 那些已经死去的或尚在挣扎的人们,告诉你们可以对复旦失望,对这个社会失望,但是不要对自己失望。 这一年,我们见识了残忍,也见识了慈悲。 翻开圈圈点点的文学复习资料,感觉如同死去的Gatsby的老父亲翻出Gatsby小时候用的旧课本给Nick看的情景,后面几页上写着... 破灭的美国梦。 康德说,人是目的。 这句话反着来说就是,复旦不是目的。 复旦是工具,人是目的。 自始至终它(而不是她)只是工具。zz |
回复话题 |
||
上传/修改头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