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网络技术研究院各中心简介
查看(4104) 回复(0) |
|
liaoyinhong
|
发表于 2010-08-22 00:32
楼主
一、交换与智能控制研究中心
中心现有教师1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高工3人。另有客座教授和兼职硕士生导师8人。 交换与智能控制研究中心多年来一直从事计算机和通信领域的前沿技术研究和网络核心设备的开发工作,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以杨放春教授为学科带头人、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同时包括数十位博士生和上百位硕士生的研究队伍。本中心自93年起在国内率先开展智能网研究,完成了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多次获得国家和部级科技进步奖。 2002年研究中心根据网络技术发展的趋势,积极拓宽新的研究领域,围绕下一代网络,以网络控制、网络业务和网络安全为核心,选择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的关键技术作为研究内容。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控制层网络融合方法、与接入技术无关的综合业务平台、业务生成环境、业务冲突检测与解决、面向服务的计算、P2P计算、流媒体、语义Web、协议工程、网络安全和性能评估与测试等。近5年来,已完成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十余项,发表了大量高水平学术论文,申请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并荣获教育部中国高校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基金和中国通信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在研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十余项。 本中心现有博士生/硕士生导师介绍如下: 博士生导师:杨放春教授、苏森教授 硕士生导师:杨放春教授、苏森教授、邹华教授、詹舒波教授、王红熳副教授、陈行益高工 兼职硕士生导师:刘欣然(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魏冰(中国移动集团)、周建明(中国移动集团)、王晓云(中国移动集团)、贾林(中创信测股份公司)、刘红旗(中国网通集团)、刘玉璋(得实科技(北京)公司)、刘云龙(信维科技(北京)公司) 招生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中心的招生方向为“网络服务、网络安全与分布式计算”,可通过http://www.cs.bupt.cn/cs%5Fweb/teacher/Group.aspx第11组的“查看导师处”获取相关导师信息。 二、网络管理研究中心 网络管理研究中心现有教师1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中心90%人员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从90年代初起,网络管理研究中心率先在国内开展系统化的网络管理方面的研究,并且在网络管理系统体系结构和网络管理接口测试理论及技术方面提出了具有创新意义的系列化方法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中心主要依靠科研经费、国际合作和自行研制设备,建成了支持网络管理研究全过程的大型实验装置-网络管理综合研究开发环境。利用该装置的先进实验手段,承担了包括12项国家863项目、6项国家攻关项目、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30余项重大项目,具备了同时承担多个大型项目的科研能力,成为国家解决网络管理方面重大问题的科研基地。该中心是“211工程”网络智能化与管理项目中网管实验室建设的依托单位、信息产业部“网络管理”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依托单位。近年来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4次,10个网管方面的建议文稿被ITU采纳作为国际标准,首次完成多网络管理平台的互通性测试,并组建了我国第一个网管系统测试中心。 主要研究方向:网络管理及通信软件。 招生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 具体招生方向和导师介绍请见:http://www.cs.bupt.cn/cs%5Fweb/teacher/Group.aspx(其中组6网络管理与通信软件为本中心)。 三、网络智能研究中心 网络智能研究中心现有教师10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1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4人,中心80%人员具有博士学位。兼职硕士生导师1人。 从90年代中期起,网络智能研究中心率先在国内开展移动智能网方面的研究,提出了我国移动智能网的技术体制,实现了全国第一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智能网系统并成功实现现网广泛应用,提供了全球首个基于完全CAMEL2标准的商用移动智能网系统和商用移动智能网业务。 自90年代末期,中心开始进行增值业务提供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开发。 中心同时注重应用基础的研究和应用技术的设计工作,在移动智能网、NGN/IMS增值业务技术、业务网络智能化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解决了增值业务技术应用过程中的过载控制、数据同步、协议转换等关键技术问题。在承担多项国家项目的同时,积极展开国际交流与协作,并与Intel、IBM、HP、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国内外企业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近年来,中心取得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次、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次。中心研制的CMIN02移动智能网、统一增值业务系统产品已应用于20个省级通信网及尼日利亚等海外市场,提供移动虚拟专用网、彩铃等多项为人们熟知的增值业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20亿元。 目前,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业务网络智能化,研究内容包括适用于异构网络环境的智能化业务网络的概念模型、体系结构;业务网络本体域;虚拟归属环境及业务适配;形式化业务描述;业务创建及业务交互;分布式业务智能控制;基于网络融合的业务融合;基于内容的业务实时计费;多媒体资源的分布及管理;业务安全性;业务网络发展演进的形式化方法等。 招生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 可通过http://www.cs.bupt.cn/cs_web/teacher/teacher.html的导师介绍获取相关信息,本导师组招生方向为业务网络智能化。 四、宽带网研究中心 宽带网研究中心现有专职教师1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讲师3人,包括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9人。另有兼职博士生导师2人、兼职硕士生导师2人和客座教授2人。 宽带网研究中心是我校国家“211工程”“互联网性能与服务质量”研究方向的建设依托单位。自90年代初起,本中心率先在国内开展ISDN的技术研究和设备开发,随后又进行了ATM技术方面的研究及试验,参与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商用ISDN交换机和第一台基于ATM技术的话音综合交换系统。从90年代中期开始,本中心开始进行互联网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开发。 目前,宽带网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新一代网络和服务的体系结构、协议及相关支撑技术,网络和服务的建模理论、控制及管理,网络及应用的测量和性能评估,各种路由机制及路由性能监测和路由恢复,新一代网络的音频、视频及各种新型应用,网络信息聚合与分发,P2P流量监测,宽带无线网络的协议和性能,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计算与移动信息安全,泛在、异构网络环境下的移动性管理等。 宽带网研究中心注重应用基础的研究,在网络性能评估和服务质量控制、无线移动网络流量控制、网络生存性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发表了大量高水平学术论文,申请了多项国内外专利。中心在承担多项国家项目的同时,积极参与网络与交换领域的标准化工作,还承担了欧盟FP6和FP7计划的相关项目,同时与诺基亚、华为、中兴、亿阳信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联通等国内外企业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协作关系。 学术带头人:程时端教授(博导)、王文东教授 中心主任: 金跃辉副教授 中心副主任:谢东亮副教授 副教授: 卢美莲、李玉宏、龚向阳、阙喜戎、张雷、邹仕洪 兼职导师: 陈山枝教授(博导)、马建教授(博导)、徐明伟教授、崔勇副教授、 刘志勇高级工程师 招生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 可通过http://www.cs.bupt.cn/cs_web/teacher/teacher.html的导师介绍获取相关信息,本导师组招生方向为宽带及无线移动网络技术与应用。 五、网络安全研究中心 网络安全研究中心致力于密码学和网络安全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心现有教师1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6人。 中心共承担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4项、其它纵向项目6项、国际合作项目及企业协作项目7项。包括国家科技部“863”项目、国家发改委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产业化及应用试验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计划项目、国家密码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信息产业部重点科技发展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武器装备预研基金项目等。研究成果获得部级科技进步奖和其它奖励及荣誉多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检索50余篇,EI检索70余篇。 中心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 量子密码与量子信息:主要研究各种量子密码协议的设计与分析,以及相关的量子信息问题。包括量子密钥分发、量子秘密共享、量子身份认证、量子安全直接通信、量子加密、量子公钥密码等协议的设计、攻击、安全性证明,以及量子隐形传态、量子编码、量子计算、量子信息论等。(2) 现代密码理论与技术:主要研究密码算法和协议的相关问题,以及基于密码的各种应用技术,包括密码算法的设计与安全性分析、安全协议的设计与分析、密码性能布尔函数、序列、新型数字签名技术及应用、密钥管理技术、PKI/PMI技术及其应用等。(3) 信息对抗理论和技术:主要研究信息对抗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主要包括黑客攻击与防范技术、系统安全性分析与评估技术、入侵检测、取证与监控技术、恶意代码分析与防范技术、网络信息内容分析与监控技术等。(4) 软件安全技术:主要研究软件代码保护、JAVA和.NET代码的加密保护、代码混淆技术、软件安全漏洞与软件代码审计、软件安全性检测、WEB代码安全审计、安全程序的设计与软件安全模型等。(5) 内容安全技术:研究内容过滤与检测技术、文本和多媒体内容搜索技术、恶意代码检测技术、内容(文档)安全保护(防泄密)技术。(6) 信息隐藏和数字水印:研究信息隐藏算法、匿名技术、信息检测算法、探索有关信息伪装的理论基础和多种实用方法、研究数字水印技术及其应用、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等。(7) 互联网与电信安全:研究互联网和电信网络IP化之后的热点安全问题,例如P2P 安全、VoIP安全、IMS安全、IM安全、NGN安全、WAP安全、GPRS安全、SMS安全、SOA安全、WEB2.0安全等。(8) 工业网络安全:研究工业基础设施的安全威胁和安全问题、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认证和访问控制技术、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测试技术、工业控制中的端到端安全技术。 中心学术带头人:温巧燕教授。 招生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密码学。 咨询电话:010-62283192(张老师)、15001327827、13161632568。 六、网络服务基础研究中心 根据业务和网络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为了积极拓宽新的研究领域,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8年8月新成立了网络服务基础研究中心。中心现有教师8人,其中两院院士1人,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4人。宫云战教授任中心主任。 中心学术带头人:陈俊亮院士。 网络服务基础研究中心专注于融合网络环境中业务层面的相关应用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通过引入语义网等关键性智能技术,研究语义网及其在服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基于语义Web的电信业务智能化技术。研发适用于多种行业、多种网络环境、多种场景、个性化应用的智能服务系统;研究服务生命周期各环节相关关键技术,包括服务的需求获取、发现匹配、生成推荐、组合执行、用户交互以及服务测试与验证、安全性等。研究面向融合网络的新型服务生成方法和B3G/4G网络中的业务上下文感知理论和技术。 中心目前承担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2项、其它纵向项目多项。包括973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863”项目、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国家发改委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产业化及应用试验专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北京市科委项目等。 主要研究方向:网络服务、网络智能、软件及服务测试、智能化服务生成、上下文感知计算、移动搜索、内容分发、语义Web服务和本体理论、融合服务网络。 中心现有教师如下:陈俊亮院士(博导)、李晓峰教授、宫云战教授(中心主任、博导)、彭泳副教授、乔秀全讲师(中心副主任)、程渤讲师、刘传昌讲师、商彦磊讲师。 招生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 可通过http://www.cs.bupt.cn/cs_web/teacher/teacher.html的导师介绍获取具体老师其它相关信息,本导师组招生方向属于第10组“网络智能与服务、通信软件”。 七、信息网络中心 中心现有教师11人,其中教授1人,高工3人,讲师2人。马严教授任中心主任。 信息网络中心前身是计算中心.自成立以来,中心在网络建设、网络运营、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该中心作为国内最早进行IPv6相关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在IPv6网络建设及地址分配管理、IPv4/IPv6网络管理、IPv4/IPv6网络安全、IPv4向IPv6的过渡技术、移动IPv6、IPv6服务等领域取得了较多的成果,在各类学术刊物、学术会议上发表了40多篇论文。并且中心开发的网络管理系统已经在首信集团、北京市邮政局等单位投入使用。 信息网络中心还积极参与我国教育科研网CERNET的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是CERNET的发起单位和华北地区主节点之一,1998年,中心开始建立IPv6试验网络,是最早加入CERNET IPv6实验网的节点之一。2001年7月,中心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的重大联合研究项目“中国高速互连研究试验网络”(简称NSFCNET)的研究;2004年4月参与建设了“下一代互联网IPv6-CJ试验网”,2004年12月信息网络中心成为“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核心网CERNET2”的主节点之一,使用CERNET2研究试验网为高校、企事业和研究单位提供纯IPv6直接接入,其科研成果获得了教育部2006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 信息网络中心在过去的两三年中,不仅完成了多个973、863项目的研究,还与多个国内外知名网络设备生产商和电信运营商合作,在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和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经验。 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基于TCP/IP网络的网络管理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移动IP技术、IPv6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计算机网络系统面向对象软件工程,NET /J2EE网络应用软件及中间件 ,数字信号处理等。 本中心现有博士生/硕士生导师:马严教授(博导)、柯宏力高工、王志谦高工、徐明昆高工。 招生专业:计算机网络及应用。 |
回复话题 |
||
上传/修改头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