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MPAcc-初试到复试全过程
查看(670) 回复(0) |
|
zhouqq1219
|
发表于 2014-10-27 19:42
楼主
我的考研之路
——中央财经大学 MPAcc 首先向师弟师妹们道个歉,拖了这么久才把我的考研经历分享出来,实在愧疚。如果我的经历能够对即将在2012年参加考研以及以后考研的同学有些许帮助,也值了。 让我写考研经验,我真的当之有愧,因为我觉得这根本谈不上什么经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我的方法未必适用于其他人,我的思想也未必能让其他人接受,所以这只能算是我的经历。在介绍我的考研经历之前,我先说一下我的基本情况:我本科就读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专业是财务管理,平时成绩在班上很一般,中等水平吧,就专业课学的还算不错;研究生考的是中央财经大学的MPAcc,初试成绩407,其中英语73,政治77,管理类综合162,会计学95,初试排名貌似第7名;复试成绩80,应该算不上好,由于中财只公布分数,所以不知道最终排名。 一、选择MPAcc的原因 最初我根本不知道有MPAcc这个专业,所以一开始我也是做好了考学术型硕士的准备。大概在2010年四五月份,我从同学那里听说有一个叫MPAcc的专业型硕士,2010年是第一次正式招考,招生人数较多且考试不难,于是我开始对这个专业产生了兴趣。考研学校与专业的选择,可以说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会对你的整个人生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MPAcc才考过一届,身边可以利用的资源少之又少,于是我就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在分析了自身各项因素,权衡了各种利弊后最终选择了MPAcc这个专业。具体原因如下: (1)扬长避短。本人虽然早有考研的准备,但由于比较懒散,到2010年的5月份都还未进入复习状态,而此时身边好多考普硕的同学数学已经过完第一遍,甚至有些第二遍都过很多了,英语词汇也背的差不多了,已开始真题的练习,而我什么都没做。反思自己,数学在大一大二时真的没认真学,都怀疑期末怎么过的,所以基础很差;英语就更别提了,真可以用“一坨”来形容,四级考了两次才勉强过。所以我如果选择普硕,不仅一点优势没有,连现有的差距都不知何时能赶上。而MPAcc正好不用考数学,代之的是管理类综合,不仅避开了弱项,还增加了强项;英语考的是英语(二),比英语(一)简单很多,差不多就六级难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规避了自己的弱势。所以我建议那些数学和英语不是很好,而又想上一个比较牛的学校的研究生,可以考虑MPAcc,成功的概率能增加很多。 (2)制定适合自己的规划。临近毕业,我想同学们对自己的未来都有所打算,分析了自己的性格爱好,觉得自己适合从事做企业、做投资这一块,所以CPA对我来说至关重要。选择MPAcc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复习时间可以大大缩短,像我就是9月中旬考完CPA之后才进入真正的考研复习,在之前的那段时间,主要就是大三结束的暑假,可以报一到两门CPA,这不仅考了注会,并且对考MPAcc的专业课复习也有很大帮助。我的大致规划是:大三暑假注会复习的好,可以把所报科目通过;然后认真考研复习,争取考上;考上研究生的那个暑假,一般都没什么事,可以再报两门注会,认真复习基本OK;在研一的时候把CPA剩下的科目全报了,争取一次性全通过,也就是说在研究生毕业时能拿到名校的学位证书和CPA证书。而考普硕的同学,在考研复习那年,由于复习任务巨大,基本不可能去考注会,当然在考上研究生的暑假可以报考几门,但在研一时由于普硕学术任务较重,想把注会余下的科目全通过有一定难度,所以选择普硕想在研究生毕业时拿到CPA有些困难。而在会计、金融领域,某些时候证书可能比学历更重要,所以相对于普硕毕业生,有着名校学历和CPA证书的MPAcc毕业生可能更有优势。 (3)认清自己最需要什么。每个人的需求都是不同的,考不考研也应该根据自身的需求来选择,比如立志做公务员的同学去考研就没什么必要;以后想当教授的同学就必须去考研,而且必须是普硕。其实在每年的考研大军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盲目选择的,看到身边的同学都考研,自己也就去考研了,根本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要考研。我未来想从事的是证券、投资、基金这个行业,而在找工作时我发现这个行业一般的招聘要求都是211工程、研究生以上学历,一个不知名院校的本科毕业生想进入这个行业实在太难,更不用说中金、高盛等顶级企业了,所以我最需要的就是怎么跨过这个门槛,需要一块敲门砖,而这块敲门砖就是名校的研究生学历。能给予我这块敲门砖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专硕,招生人多,报考人少,试题简单,相对风险就小。 二、选择中财的原因 (1)量力而行。考研学校的选择要理性对待,谁都想进清华北大,但并不是谁都有能力进去的。最初我最想去的是上财,经过打听后发现,上财出题超纲太多且难,就2010年MPAcc会计学专业课,卷面100分里有60多分的题在大纲之外,简直就是坑爹的,所以直接放弃了。在选择学校时一定要先评估一下自己的实力,我英语和政治基础不好,当时给自己的估分是英语60,政治70,专业80,管理类综合150,总分360,然后对照前一年该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把目标基本锁定在中财、人大的苏州学院和南大三所学校。当然那些有着名校梦,想趁年轻搏一把的同学另当别论。 (2)比较目标院校的优劣。人大苏州学院与中财比较:第一,虽然其毕业学位仍旧是人大的,但毕竟位于苏州,地理位置没有中财优越,也就没有良好的实习资源,而MPAcc专业第二年基本都在实习;第二,苏州学院成立不久,规模小,师生少,师资力量和图书资源肯定不及中财,毕竟中财是财经类的专业性院校,有着丰富的师资和图书资源;第三,虽然会计学专业排名中人大在中财前面,但人大以理论为主,中财注重实务,而MPAcc就是实务性的专业,另外我从朋友那了解到,社会上实务界对会计学的认可中财要高于人大。第四,我曾看过一篇文章,统计说国内大大小小的银行行长,三分之一出自中财,所以校友资源很丰富。第五,能上苏州学院的分数,上中财也基本OK。南大与中财的比较:第一,南大虽然综合实力强过中财,但其经管类专业一般,毕业后工作没有中财有优势;第二,南大位于南京,虽说省会城市,其经济发展与北京有一定差距,实习资源一般。第三,进南大的分数进中财也基本OK。所以我觉得中财最适合我,我不敢肯定选中财是最好的选择,但至少是一个对的选择。 三、考研复习过程 刚上面也提到过,我的复习时间是很短的,暑假期间主要在复习注会,9月中旬注会考试结束后才进入真正的考研复习,一直到1月15日研究生考试,满打满算就4个月。学习是因人而异的,也是因物而异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同一个人对待不同的学科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下面我将简单讲述自己在考研复习中的一些情况、方法和感悟,与大家分享,仅供参考借鉴。 (1)英语 我的英语基础超差,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一点不过分。刚进入大学英语分班,我很荣幸的被分到A班,也就是最差的班,要上四个学期的英语课才能参加四级考试。现在大约记得,第一学期英语成绩72分,第二学期68分,第三学期62分,第四学期参加四级考试,按照前面的规律结果可想而知,不出意料的挂了,第二次四级考试以445分险过,接下来第一次六级考试挂了,第二次440分刚过,这还是在考研英语复习之后。在几十万考研大军中,我的英语水平应该是处于最最底层的。下面我简单说一下一个英语如此差的学生怎样进行考研复习,并取得满意成绩的。 9月份之前,我在复习注会的同时顺带着看一点英语,那时和别人一样拿着俞敏洪的《考研英语词汇》使劲背单词,第一遍背这本词汇书时,老实说我认识的词汇不到三分之一,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终于结束了第一遍,特高兴,满怀期望的准备看第二遍,结果发现第一遍看时认识的单词还是认识,不认识的还是不认识,可以说之前两个月努力一点用没,当时特绝望,考研我最担心的也就是怕英语单科过不了线。我觉得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到考研结束都背不完那本词汇书,于是就分析自己的英语缺陷,发现自己最缺乏的就是词汇量,另外我从师兄师姐那里了解到其实考研常出现的词汇就那么几个,大纲规定的5500个词汇接近一半在历年考研英语中很少出现,我想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达到效果最大化,最好的途径就是背历年考研英语阅读真题中不认识的词汇。于是我就去书店找了人大教授郭崇兴《历年真题阅读理解精读笔记》,这本书后面列出了每篇阅读理解的大纲单词和超纲单词,觉得特适合我,这是英语(一)的阅读,因为我基础太差,一般每天就两篇。第一遍看文章,做题,正常情况五个选项全错,运气好能对一两个,然后不看解释直接背后边所列单词,再看文章做题,一般就能全对,所以我个人觉得考研英语重在词汇,尤其是历年真题常出现的词汇,只要单词熟悉了,做题自然问题不大。就这样,9-10月份我就做真题阅读,然后使劲背后边的单词,按照英语(一)的方式复习着,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 11月份我就开始做英语(二)的真题,用的是蒋军虎的《老蒋详解》,个人觉得这书不错,在研究了英语(二)的真题后会发现,出题思路和英语(一)差别很大,英一的选项中和文章句子比较相近的往往是错的,得绕个弯,而英二恰恰相反,和文章句子相似的往往就是正确答案,所以如果用英一的思路做英二的题就大错特错,之前按照英一复习主要是为了积累足够的常用词汇,充分准备,最后两个月必须做英二的题,主要分析解题方法。英二的真题比较简单,觉得没什么价值去做第二甚至第三遍。 12月份我就用了蒋军虎的《精读80篇》,主要就是做英二阅读模拟题,同时准备写作。考研英语中除了阅读,比重最大的就是写作了,而且这部分也是比较容易拉分的,应该重视。我英语基础差,让我短期内学会用高级词汇高级句型肯定不可能,我的方法就是找了一些比较好的英一历年真题的范文,把其中好的句子背下来,写作的时候尽量往上套,比如说把其中的名词或动词替换掉,在保证语法不错的情况下多用些高级词汇,及格分肯定没问题。需要说明的是,英一和英二写作要求基本一样,高级词汇和高级句型越多得分越高,所以完全可以只按照英一准备。考前半个月,主要做机工版的英二模拟题,规定时间整套做,主要模拟考试并控制好各部分时间。 完形填空,个人觉得没必要复习,完形主要考查词义和语法:词义部分,如果词汇掌握够了就OK;语法部分,短时间内想提高多少,很难,而且大家都差不多,所以花时间复习语法性价比很低。英译汉部分,由于英二的英译汉很简单,只要单词都认识了,也就没问题了,而且能接近满分,也没必要复习。 我觉得自己可以作为鼓励那些想考研但又英语基础不好的同学的典型例子吧,虽然只得了73分,估计只有平均分水平,但至少自己很满意了。所以那些英语不好又想考研的同学,不要担心,努力了就会有收获的。总的来说,英语的复习主要注重两点:第一,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短期内效用最大化,达到性价比最高;第二,考研英语最重要的就是词汇,有了足够的词汇量,阅读、翻译、完型都OK,但要以高频词汇为主。 (2)政治 很多人都觉得政治应该是最后一个多月的任务,对于那些政治基础好政治觉悟又高的同学,我不否认,你可以的,但对于一般的同学,最好别这样,不然你到最后肯定要崩溃的,因为到最后资料最多的是政治,看不完的是政治,感觉最没把握的还是政治。我高中是理科,特讨厌政治,上了大学还是一样,毛邓三、马哲那些课什么时候上的都没印象,身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学生,真心感到惭愧。 我政治的复习大致分以下几个阶段:10月中旬开始复习,到10月底,看第一遍红宝书,做任汝芬的《高分指南》,主要了解政治大纲的主要内容及真题的出题和答题方式;11月份,详细看第二遍红宝书,做肖秀荣的《命题人1000题》,只做选择不做分析,掌握考纲主要内容,达到看到题目大概知道出自书本哪里的程度;12月上半月,复习时政;12月下半月,看第三遍红宝书和风中劲草的《冲刺背诵核心考点》,查漏补缺,适量做选择,重点做《1000题》中的分析题,先看题,然后心里想着答一遍,再看答案,主要了解该知识点的大致内容,有印象即可。1月上半月,做肖秀荣和任汝芬的最后四套题,重点关注这四套题中的分析题。 我政治基础基本等于零,在整个复习过程中也没怎么背过,最后成绩是77分,像我这样的基础能得这分,应该算很不错了,我想这可能是我复习的方法得当吧!下面我简单说一下自己对政治复习的一点看法: 第一,重在理解。很多人觉得政治只要背背就行,背的多得分就会很高,我很不同意这样的观点。可能我是个懒人,不喜欢背东西,就算背了也记不住,所以我就会想方设法去理解,理解了也就记住了,而且是长时间记住,任何学习我都提倡理解。在看了《高分指南》后会发现,历年政治分析题的出题和答题都很活,尤其是答题,没有哪个答案完全在书本中找得到的。政治分析题的题干材料都是近期社会中的热点事件,但每个题依据的原理都来源于课本,所以不理解原理肯定答不好,甚至连用哪个原理来答都不知道。对于政治复习,像近代史和思修部分,有些内容确实需要记,这主要应付选择,近代史中的每件大事的发生都有其独特的时间、原因和历史背景,只要理解了这几点,就可以把握整个历史脉络,这样在近代史的任何地方出分析题都能解决。尤其是哲学和政经部分,不理解是不行的,像唯物唯心、量变质变、对立统一等原理,光用背,肯定是越背越混乱,如果真正去理解了,任何分析题都能答的差不多。我之前是很讨厌政治的,但在考研政治复习中,用心去理解并思考了哲学后,发现哲学原来是很有趣的。 第二,重在选择。考研政治选择分析各占一半,分析题一共5题,每题10分,每题分值很大且难答,所以一些同学就会背很多东西以充分准备分析题,我觉得这是策略上的失误。其实考研政治最容易拉分的是选择部分,选择做好了,总分肯定不低,一般情况选择能达到40分以上,分析不会低于35分。上面也讲到了政治出题和答题都很活,选择做的好,说明对整本书的理解到位,做分析自然能答到点上。考前半个多月时间,会出一些《28天28题》、《最后20题》等所谓的押题资料,说是说押题,其实就是把红宝书中比较重要的考点的相关资料摘录过来,每一题的内容还是很多,一些人在最后几天就使劲背这些所谓的押题,即时你全背会了,也出到了相关知识点,题目不可能一摸一样,不理解还是不会答。当时处于心理安慰,看着身边的同学都买了,并且都背的不亦说乎,我也忍不住买了,不过一点没看。个人觉得,任何考试想靠押题得高分是靠不住的,得高分唯一的办法就是全面掌握,这样考试才能游刃有余,所以在最后有限的时间里,我没有看这些所谓的押题资料,但不忘再把红宝书过一遍。补充一句,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看看这些押题资料,毕竟都是重点。 第三,重在基础。红宝书、红宝书,最最重要的就是红宝书了,即《考试大纲解析》,政治所有题目所依据的原理都在这本书中,尤其是选择,大部分答案就能在书中找到,所以想做好选择,想得高分,红宝书至少3遍,并且至少有一遍非常仔细,时间允许的话最好能过个五六遍。我这里讲的看红宝书并不是要把这本书全背下来,主要做到两点即可:第一,掌握细节,这主要应对选择题;第二,充分理解基本原理、了解大事件的主要内容,这主要应对分析题,当然对选择也有很大帮助。总的来说,就是要全面掌握整本书的内容,这样出任何题都在你掌握的范围之内。 第四,重在最后。我这个“最后”指的是肖秀荣和任汝芬的最后四套题,一共是八套,一定要认真做完,个人觉得肖秀荣的更好。这八套题和真题的相似度很高,其得分基本可以代表你最后的得分,而且某些题目与真题可能完全一样。就像今年的考研政治,最后两个时政选择题在这八套题中一摸一样出现过,具体哪套忘了,还有几个选择题类似;至于分析题,我觉得肖秀荣的更好,并且个人感觉他把分析题的考点按照重要程度排列,如第一套的分析题最重要、最热点,答案写的也很好,由于时间问题,我把肖秀荣最后四套题中前两套的分析题全背了,最后中了两题。所以这最后八套题一定要认真完成,建议肖秀荣的优先,时间允许可以反复多看几遍。 第五,关于辅导班。对于政治辅导班的评说,因人而异,有些人觉得帮助很大,但大部分人觉得浪费时间。我政治基础不好,对自己没把握,所以当时报了海天任汝芬的政治全程班,第一阶段是强化班,8月份上的,个人觉得效果不好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听课效率极低,连续上8天课,头两天的头两节课还能认真听,之后的时间就浑浑噩噩的过了;第二,上课内容就是读书,在短短8天的时间内要把政治所有知识点过一遍,哪有时间给你详细说明理解;第三,划重点等于没划,强化班主要任务就是老师带你一边看书一边划考点,开始还觉得挺有用,划完后才发现全书都是考点,还不如说整本书都很重要。第二阶段就是冲刺班、模拟班、点睛班,一直到考试前几天,上课的资料就是任汝芬自己编的序列一和序列三,因为这两本资料的选择题只有答案,没有解释,所以上课内容就是挑几个题给你解释下为什么选这答案,如果复习用的是肖秀荣的《1000题》,这本书对每个选择都要详细解释,就一点没必要去听课。考研复习到最后阶段时间是非常紧的,个人觉得花时间去听辅导班性价比太低,真不如自己看书。总而言之,报政治辅导班的感受是,不报会有遗憾,报了更遗憾,不仅浪费时间,还浪费钱,如果想报个班找安慰的同学也可以理解。 (3)管理类综合 管理类综合能力联考一共分为三个部分:数学、逻辑和写作。其中数学75分,逻辑60分,写作65分,总分200。下面我将每一部分的复习情况作具体说明。 1数学部分 该部分类似于公务员考试中的数量关系题,涉及的知识全是高中时所学的初等数学知识,而且是最为基础的那些,如代数关系、二次函数、数列、几何等,完全不涉及高等数学。个人觉得,高中时数学成绩不是很差,数学基础还行的同学,对于该部分只要做适量的练习,温故一下高中所学的知识点并且恢复一下做题的感觉,该部分肯定能得高分。 时间安排:2010年5、6月份,本人刚决定考MPAcc,买了机工版的《综合能力考试辅导教材》,当时看这本书纯粹为了熟悉一下考点,做完后觉得知识点不多,出题也不难,没必要花大量时间去复习,只需考前几个月把握一下做题的感觉即可。之后就是暑假的两个月,为了准备注会就没复习综合。从9月中旬开始到10月底,我重点做了北航出版的《数学高分指南》,该书强烈推荐,很不错。由于2011年综合大纲数学部分又新增了几个知识点,如空间立体几何等,所以在11月份买了高教出版的《综合能力考试大纲解析》,重点看了新增知识点,其他考点选择性的看了一些。12月份下旬一直到考前,回顾一下之前的错题,然后做机工的《联考模拟试卷》,两天一套。 需要说明的是,很多人复习该部分喜欢把重点放在一些难点、难题上,这就大错特错了。数学题量是25,其中15题选择,10题充分必要性判断,而时间限定在60分钟之内,最好能50分钟完成,否则后面时间会不够,也就是说平均每一个题才2分多钟,如果考试时花六七分钟去做一个难题,即使对了也是不值的。另外,做过真题会知道,数学题一般都很简单基础,一张考卷最多就三四个题有点难度。所以我的建议是,复习时没必要做太难的题,只要做到比真题略难就行,重点锻炼在限定的时间内提高正确率的能力;考试时合理安排时间,难题果断跳过,做到不该错的不错足矣。 2逻辑部分 该部分虽然叫做逻辑考试,但其很少涉及逻辑专业知识;题材虽出自于科学、经济、法律等某一专业领域,但也不会考你该领域的专业知识,它所考察的是一般的、基础的逻辑推理能力,所以任何专业的学生,只要是正常人,有着正常的思维,都能做好它。逻辑一共有30题,记得最初还在犹豫要不要报考MPAcc时,我做了一套综合的模拟题,当时30个逻辑题我错了大概一半,经过4个月的复习之后,我基本能保证在错5个之内。 我的时间安排是:5、6月份做的机工的《综合能力考试辅导教材》,那是第一次接触逻辑,比较陌生,错误也很高,很多逻辑关系都很混乱,典型的剪不断理还乱,当时也主要是为了熟悉一下题型;7、8月份干别的去了,没有看;9月中旬到10月,重点看的北航的《逻辑高分指南》,这本书个人感觉也很不错,逻辑关系词的讲解以及练习的分析都很到位,本人做逻辑题的能力提升主要得益于这本书;11月份,把《综合能力大纲解析》上的逻辑部分稍微看了一下,当时由于政治复习紧张,该部分的时间安排较少,每天稍微看看,做到不丢失做题的感觉就行;12月份,把《高分指南》的错题回顾了一遍,然后就是做机工的《联考模拟试卷》,两天一套。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不要把逻辑复习误认为只要做题越多,逻辑感就会越强,正确率就会越高。逻辑题有一个特点,就是你怎么错的都不知道,有时候做下来感觉颇好,一对答案错一大片。做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理解,弄明白各个逻辑关联词之前的关系以及互相转化,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做题,效果会事半功倍。逻辑题一共是30题,时间最好限定在50分钟之内,平均每题两分钟不到,而逻辑题的阅读量有非常大,所以时间肯定很紧。我建议在复习的前中期,不要太拘泥于时间,遇到不理解的知识点或题目,即使花半个小时也要把它弄明白,理清其中的逻辑关系,理解最重要,在理解了之后再遇到类似的题目,即使题材不同也能全部做对;复习的后期,主要就是整套的做题,在之前几个月的复习基础之上,一定要提高解题速度并保证正确率,另外思维的清晰和做题的正确率关系很大,如果考试时状态不好,即使你之前复习很不错,也会错很多,所以在后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调整思维,保证在做该部分时思维非常清晰;考试时和数学一样,合理安排好时间,遇到逻辑关系复杂一时无法弄清的题目果断跳过,只要思维清晰,不该错的保证不错,结果肯定不差。 3写作部分 写作部分一共两篇文章,第一篇是论证有效性分析,第二篇是论说文。论证有效性分析与逻辑部分关系很大,主要就是找出文章论证过程中的逻辑错误,逻辑学好了,错误自然就能找到,另外论证有效性分析的写作有固定的方式和模板,只要看几篇不错的范文就能写好;论说文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与高考作文基本一样,说的通俗点就是摆事实讲道理,大家都是经历过高考的人,对付这篇文章问题肯定不大。 我自小语文就学不好,作文也写不好,就那点水平放在那,低不成高不就。大家都知道写作能力是靠日积月累的,短期复习不会有很大的提升,所以本人也就没有安排很多的时间来准备写作,写作部分一共65分,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40分,差不多刚及格。我觉得写作的复习可以参插在平时的复习中,比如说刚吃好饭不想看书的时候,或者看英语、政治、专业课看烦的时候,可以把作文资料拿出来看几篇文章,用来调节一下大脑,只要每天看一点,到考试也就差不多了。我写作的复习资料是机工版的《写作分册》,自认为还不错,范文好,材料也多。前期的复习中,我一般只是看,不会动手去写,主要就是积累一些好的写作材料和例子。不过最后一个月,一定要动手写几篇文章,第一是熟悉写作的思路,论说文的写作十分规范,一定要把握好,别把论说文写成记叙文或散文;第二就是掌握写作时间,综合考试的时间是非常紧得,前面数学和逻辑部分做的稍慢,或者写作构思太久,写字太慢都会导致文章写不完,我在刚开始动手写时,每次都差200字左右没写完,也就是差十来分钟,如果考试遇到这种情况,必然得不到高分,所以最后一个月一定要写几篇文章提高写作速度。 对于写作部分的复习我提两点建议:第一,多看经典范文。尤其是论证有效性分析,文章结构很死板,对语言组织要求也不高,只要范文看多了,逻辑漏洞找对了,就能得高分;论说文主要借鉴一些好文章的写作方式和布局结构,然后结合自己积累的材料,也就OK了。第二,多积累一些成功企业家的事例。综合考试的时间非常紧,根本没有时间让你在考场上认真构思作文,所以最明智的办法就是提出论点后直接用平时积累的材料进行论证。我仔细分析了近十几年来联考综合写作部分的变化,发现在最初几年,与高考的议论文基本一样,给出的论点没有针对性,可能写人生,可能写道德,可能写奋斗,然后进行论证,论据可以用古代文人,历代帝王,著名科学家等,然而最近几年联考论说文的写作趋势是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相结合,与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一般这些热点问题也是企业界的热点问题,为了论证这方面的论点,最好的论据就是企业界的一些成功人士,比如马云的创业史、史玉柱的大起大落、张瑞敏的科学管理等案例。这样虽不能保证写作部分得高分,一般40分以上是没问题的。 (4)会计学专业课 MPAcc的专业课考试科目是会计学,一开始很多人都会觉得主要考会计方面的知识,包括我自己也是,在看了考试大纲后发现,初试专业课只涉及少量的会计知识,而且都是最基本的概念知识,主要考的是财务分析中的比率分析以及管理会计的本量利分析。 我在大学本科阶段专业课还算不错,另外中财专业课考试又很简单,所以我就没有花太多的时间来复习专业课。我专业课复习大致是这样的:暑期7-8月份,因为报考了注会的会计学,所以一直都在看注会的书,本以为考过注会会计后,考研专业课就可以不用复习了,没想到大纲中只涉及少量的会计,大部分都是财务分析和管理会计知识,所以对初试专业课基本没什么帮助。(这里附带一句:注会会计学科目对考研专业课复试帮助很大,而财务成本管理科目对初试帮助很大,同学们有想在考研之前考注会的,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合理选择,当然两科都考过就最好了);9月中旬-10月,因为发现注会会计学考试对初试没什么帮助,而市场上专门针对MPAcc专业课的复习资料也没有,所以我就买了注会的财务成本管理课本及轻松过关一,把大纲中涉及的章节看了,并做了轻松过关一上对应的练习,只做简单的就行。11月份由于复习政治紧张,专业课又没有其他资料,所以停了一个月;12月-1月中旬,回顾了轻松过关一的错题,然后从网上找了前一年各学校MPAcc专业课的考试卷,大部分都是考生的回忆版,主要了解考点,最后半个月时间就背那本薄薄的专业课大纲,除了数字之外其他的文字都背下来了。 我报考的中财,所以也只对中财的专业课考试有所了解,对其他学校的专业课考试在此不发表任何意见。第一,中财初试专业课相当简单。名词解释和简答分析题大纲中都有,计算题与我们期末考试难度差不多,甚至更简单;第二,出题很规范。因为专业课复习资料太少,我就在那研究中财会计学院老师的出题,包括普硕和专硕,发现其每年出题都很规范,题型很类似并且严格按照大纲,出题一点也不超纲。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在看2010年中财MPAcc初试专业课的试卷时,其中有一简答题考的是费用,我就想今年会不会考收入的简答,于是就重点看了下,果然在今年初试中一个简答就是考收入的;第三,中财老师可能比较喜欢答题仔细的学生。上面提到我把那本薄薄的大纲除了数字都背下来了,考题又都在这本大纲里面,所以考试时简答分析我就直接把大纲中的内容写上去了,可以说和大纲上基本一样,把相关的知识点全部都写上去,分条写,清晰,详细。当时考完后我想这下完了,我的答案就是从大纲上复制过去的,中财老师一看就知道不是本校学生,答的也没新意,肯定不会。得高分了,可成绩出来后很出乎我的意料,满分100,我得了95。 如果本科阶段专业课还不错的同学,可以和我一样,暑期时报一两门注会,之后的复习中专业课就可以少花一些时间;如果专业课不是很好的同学,最好提早把与考试相关的本科专业课教材看一看,本校的和目标院校的都行,大同小异,至于是否报注会,看自己的时间安排和能力。 四、对复习的一点建议 (1)适合自己的作息规律 考研复习的一个中心就是必须达到高效率学习,其他任何事情都要围绕这个中心,而一个人是否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作息规律对其学习效率的影响很大。我个人每天的时间安排大致是这样的:由于我比较喜欢睡懒觉,早上一般都睡到8点多自然醒,然后洗漱吃早饭赶在9点之前到达图书馆,9点-12点学三个小时然后午饭,饭后回宿舍睡午觉到2点,2点-5点多学三个多小时,然后吃晚饭,刚吃过晚饭一般都不想学习,这时会在校园里散散步,7点之前回图书馆,7点-10点学三个小时,这段时间内有时会拿出半个小时去操场运动一下,我们学校10点图书馆闭馆,这时如果状态不错,就回教室再学一个小时,如果状态不好,就直接回宿舍,看个电影,玩玩小游戏什么的,然后睡觉。整个考研过程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轻松的,总的来说我平均每天用来学习的时间在10个小时左右,相对于大部分其他考研同学是偏少的,但因为这个作息规律适合自己,学习效率不会比别人差,每天学到的东西也不会比别人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常常会一下午都忘了去上厕所,这就是效率。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作息规律,比如有的人早上学习效率很高,就适合早起学习;有的人中午不午睡下午照样可以高效率,那中午也能用来学习;有的人晚上学习效率高,就可以学到12点。总之我觉得不要盲目去跟从别人,适合自己才是硬道理。 (2)良好心态 要达到学习的高效率,保持良好的心态就十分必要。 有的人会担心花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最后却没有考上而找工作又晚了怎么办。当时我也有过这种心理,首先考研的过程是对一个人学习能力和坚强意志的考验,不论结果怎样都是值得的,考上了当然最好,值得庆祝,考不上也没必要太多遗憾,毕竟为了自己的梦想全心全意奋斗过,另外在考研复习的过程中也能学到很多知识,锻炼个人的心智和毅力,这也算是人生当中难得的一次经历;担心找工作晚了就更没必要,一般企业的第一次招聘高峰是在年前的11-12月份,这时考研的同学正是学习的关键时刻,不可能去理会这些事,而找工作的同学却有可能一个人拿着好几个offer;到年后的3-4月份还会又一次招聘高峰,企业人事主管们都知道,参加考研的同学大都是精英,而最后能上研的只有少部分,所以企业会特地留一部分职位给这些考研落榜的同学,另外年前拿好几个offer的同学,最后也只能选择一个,这样其他几个职位就会空缺出来,所以还会有一次补招机会。今年我们班就有一位同学很不幸的在复试中被刷了,那时已经4月中旬了,不过最后他找到了一个月薪七八千的好工作,并且很有发展前途,之前找工作的同学也没几个能比得上他的,所以考研的同学不要太担心考不上的问题,天无绝人之路,没考上再工作也不迟。 有的人会担心自己学习时间不够,总觉得没有别人学得好。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学习过程中你可以去和别人交流,但不要和别人去比,每个人报考的学校不同,专业不同,每个人学习的基础不同,方式不同,效率不同,所以没有什么可比价值。上面我讲到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作息规律,我平均每天的学习时间在10小时左右,很多时候还是达不到的,但我就觉得自己效率很高,方法很对,不到10小时学到的东西要比别人12甚至14小时还要多,这么想就能使心态很平衡;关于复习时间紧张,其实到最后每个人都有这种感觉,资料还有好多没看完,离考试却越来越近,这时往往就是考生之间产生差距的时候,有的人就会内心浮躁,不想学习,资料都看不完肯定考不好。其实你时间不够,其他人时间可能更不够,在大家都不够的时间里,你要做的就是保持好心态,挑最重要的内容看,毕竟考研在单科都过线的前提下,是按总分择优录取的,所以我一贯的原则就是总分最大化,如果能做到这点,最后考上的必定是你。 (3)信心和毅力 “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者”,这句话形容考研一点不假。考研是一场持久战,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对于经历了大学生活的轻松、浮躁、无拘无束的同学们,想要潜心学习半年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首先是要对自己有信心,做任何事情,信心是最好的催化剂,一定要相信自己能考上的,当然信心不可能盲目就有,这建立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良好心态上;其次是毅力,很多考研的同学都倒在了最后那一两个月里,因为缺少毅力。我这里所讲的毅力并不是强迫自己做不愿意的事情的能力,如果每天过着自己不喜欢甚至讨厌的生活,想要有毅力很难,所以我一再强调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作息规律,学习不在状态或学不下去的时候果断出去走走,或看个电影什么的,作为枯燥学习生活的调节,这样学习生活才会比较轻松,才能坚持到最后。对于考MPAcc的同学,因为考试不是很难,复习资料也不多,所以我不是很建议复习开始的太早,不然到最后一两个月会觉得没有资料可看,容易产生浮躁心理。基础还不错的同学,一般9月份开始复习足矣,之前可以报个注会什么的考考。 (4)专心做一件事 考研是一件必须认真而专心去做的事。在考研复习期间,会有很多公司的招聘,会有各大银行的考试,会有公务员考试,我不反对有的同学拿出一两天时间去参加个别银行的招聘考试或者公务员考试,这不仅可以多一次体验,还能调节下学习生活,但不建议同学们花太多时间去准备,重在参与;对于找工作,我个人是强烈反对,因为找工作太耽误时间,有了一面,还可能二面、三面,并且找工作特别容易使人浮躁,马上就产生不想考研的念头。什么事都想去做,结果往往是什么事都没做好,还会留有遗憾,所以要么专心考研,要么专心找工作,即使结果不理想,也算是付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无怨无悔。今年我们班一共有6位同学考上研究生的,其中4位是从9月份开始复习,他们之间 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心一意,考研复习期间没有理会过像找工作等其他事情。 五、关于中财复试 中财MPAcc最终成绩的计算是:初试500×48%=240分,复试100×360%=360分,总成绩600分,也就是说最终成绩初试占40%,复试占60%,可见复试的重要性。复试分为专业课笔试占50%,专业课面试占40%,英语面试占10%。 (1)专业课笔试 中财MPAcc专业课复试科目为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教材也有指定。我在准备复试的过程中最大的感觉就是教材内容不难,但量非常大,初试成绩出来到复试,大概一个月多几天,要想在这么短时间内认认真真把这三本书都看完并掌握实属困难。我是在知道初试成绩后才开始准备复试的,后来发现时间来不及,尤其是审计,好多东西不理解,庆幸的是我之前考过了注会的会计学科目,在复试中帮助很大,注会不仅包括中级财务会计,还包括了高级财务会计,因为在复习注会时这些重点难点都已经理解了,所以我在准备复试过程中把那本《中级财务会计》只是简单了过了一遍,这为我节省了很多时间。前面我也提到过,考过注会会计对复试中级财务会计的复习帮助很大,考过财务成本管理不仅对初试有帮助,对复试管理会计的复习也帮助很大,考过审计当然就对审计的复习有帮助。这里我建议那些专业基础不是很好的同学,在初试结束后,不管考的怎么样,有时间就把复试的书拿出来看看,不要等到初试成绩出来了再准备复试,否则时间肯定来不及。 中财比较看重复试,所以专业课复试有一定难度,中级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还好,认真复习了问题不大,难就难在审计,因为审计实务性太强,光看书好多东西确实难以理解,最后的感觉就是看和没看一个样。审计的书本我从头到尾一共翻了三遍,把该看的也看了,该背的也背了,专业课笔试中审计是两个名词解释,5分一个,我当时只写出一个,另一个一点印象都没;还有一个分析题,20分,貌似是指出有哪些错误的地方,我看过第一遍,没错,看第二遍,还是没错,看第三遍,没时间了,赶紧随便找了几个写上去了。这里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到时候审计看不懂,不用担心,你要想着大家都这样。 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就是做真题,你可以去中财旁边的书店把近几年的会计学真题全部买来,包括专硕和普硕的。真题要认真分析,我的做法是把每一个题出自哪一章拿一个知识点全部标出来,然后进行统计,最后你会发现重点的就那么几章,这也是你要多花功夫看的地方。中财老师出题很规范,每年题型都相似,考点也就主要的那几个,不会考你乱七八糟的东西,复试的准备本来就很紧,所以必须抓重点看。 (2)专业课面试 中财会计学院专业课面试一共两个题,15分钟时间,除了这两题,老师绝对不会再问你其他东西。第一题考的是专业知识,老师会先让你在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审计三科中选择一科,当然选自己最擅长的那科,然后让你抽一个有关该科的问题作答,答完整即可,老师也不会再多问,我当时抽到的问题是“谈谈你对费用的理解”;第二题考的是综合知识,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不一定在你所学专业知识内,记得我当时的问题是“有人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制定计划没什么必要,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我由于第一个面试,一紧张把财务上的预算讲了一通,后来老师实在听不下去了,问我计划和预算有区别么,我果断回答“有”,当时回答完后真想抽自己几个耳光。 对于专业课面试的准备,我个人觉得没什么必要。第一个专业知识题,只要把指定的三本书看好了就OK,问什么都能答出来;第二个综合题,范围太广,也不知道从何准备,所以也没必要准备,重点是面试时心态放松,想清楚了再回答就行。 (3)英语面试 中财会计学院英语面试很简单,先让你抽一篇文章,与专业相关的,然后阅读该篇文章,读完后老师会让你翻译文中的某个词汇或者句子,然后结束。我专业面试是第一个,在下午一点半,英语面试却倒着来的,大概倒数第二个,好不容易等到五点半终于轮到我了,肚子咕咕的叫,我知道评委老师也肯定饿极了,当时真后悔没带个面包,说不定给老师个面包就直接让过了。我抽到的是关于银行盈余的文章,又饿又紧张的状态下,我发现自己没有两个单词是读顺的,也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读完,然后就是翻译,隐约听到老师用英语说了一个词组,问我中文意思是什么,我没反应,老师用英语又重复了一遍,我还是没反应,不知道老师是饿了还是对我无奈了,直接用中文跟我说“把文章第一行最后那个词组翻译一下”,我这才反应过来,貌似还翻译错了,当时那个叫囧啊,然后又叫我把最后一句话翻译一下,我在台上也实在呆不下去了,胡乱一说,老师就说你可以走了。 我的英语面试这叫一个悲催,我知道如果复试中单科不过线还是会被刷的,所以复试完一直到最终成绩出来我都提心吊胆着,还好最终上了。这里我想跟那些考中财而英语口语又不怎么好的同学说,不用担心,我当时也问了一些中财的师兄师姐,他们都说还没听说过进复试后因为英语单科不过而被刷下来的,只要你上台张口了,就会让你过,无非是分数高点低点的问题。 六、复习参考书推荐 (1)英语 1俞敏洪,《考研英语词汇 词根+联想》,群言出版社 推荐指数★★★★ 这本词汇书比较全面,基本包括了英语大纲的所有单词,并且对高频词汇做了标记。基础好的同学通过背这本词汇书可以全面掌握考研词汇,缺点是量太大,并且好多词汇考研中从未出现过,时间紧的同学可以重点背标记的高频词,建议复习初期使用。 2郭崇兴,《2011考研英语历年真题阅读理解精读笔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推荐指数★★★★★ 这本书主要是近十几年英语(一)的阅读理解,该书的优点是每篇阅读理解之后都列出了大纲单词和超纲单词,那些英语基础不好,拿词汇书背单词效果不理想的同学可以使用,主要通过做阅读积累词汇。我的方法就是先看文章,做题,对答案,基本都错,然后不看解析直接背词汇,再看文章,做题,发现第二次基本都能全对,从中可以说明只要单词都懂了,做阅读理解也不是问题。该书中每篇阅读理解后的单词都掌握了,考研高频词汇也就都认识了,做题也不难了。 3胡敏,《2011考研英语语法突破》,高等教育出版社 推荐指数★ 我英语语法很不好,当时买这本书是想提升一下自己的语法知识。看了几十页发现,这本书讲语法太细,连初高中的语法知识都在使劲讲,没什么看的价值。另外语法是靠平时积累为主,短期内难以突破,考研英语中考语法知识又很少,个人觉得没必要复习语法,不推荐此书。 4蒋军虎,《2011考研英语(二)历年真题老蒋详解》,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推荐指数★★★★★ 这本书是考英语(二)的同学必看之书,首先这本书收集了近几年英语(二)的阅读理解真题,并附有详细的答案解析和长难句的翻译,对了解出题思路和提升翻译能力都有很大帮助;其次这本书的每篇阅读理解后面也列出了大纲和超纲单词,便于掌握词汇。目前市面上英语(二)的复习资料很少,这本书算很不错了。 5蒋军虎,《2011考研英语(二)阅读理解精读80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推荐指数★★★★★ 阅读理解光靠做真题肯定不够,这本书分两个部分,基础篇和提高篇,基础篇文章较简单,适合找做题感觉;提高篇比真题稍难,适合最后的模拟练习。 6张剑,《翻译与写作双向突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推荐指数★★★ 这是英语(一)的复习用书,因为写作不论是英语(一)还是(二),要求都差不多,肯定都是长难句越多,高频词越多,得分越高,所以可以按英语(一)的要求复习写作。这本书中的翻译部分我没看,写作部分除了几篇历年真题的范文还不错,其他的也一般,所以不是很推荐此书,考生可以寻找其他更好的书。 7《2011联考模拟试卷系列 英语分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推荐指数★★★ 这是10套英语(二)的模拟试卷,个人觉得一般,阅读理解的文章长度和难度与真题都相去甚远,超纲单词很多,答案解析也很牵强,很多时候怎么错的都不知道。我好像只做了其中四五套题,由于市场上英语(二)的其他模拟试卷没有找到,当时也只好将就了。 (2)政治 1教育部考试中心,《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推荐指数★★★★★ 这本书俗称“红宝书”,是考研政治必备之物,考研政治选择题的答案基本都能在该书中找到,分析题的答题原理也都来源于该书,其重要性也不必多说。 2任汝芬,《2011年考研政治理论课强化班教程》,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推荐指数★ 这本书是海天政治辅导班的教程,内容与大纲解析大同小异,并且还多了许多不必要的内容,整本书条理也不很清晰,看的人都累,强烈不推荐看此书。 3肖秀荣,《2011考研思想政治理论 命题人1000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推荐指数★★★★★ 这本书的编者肖秀荣先生曾在教育部考试中心担任考研政治命题工作长大14年之久,退休后开始编写考研政治模拟题,所以该书的题目与真题很类似,复习的知识点也都是考研政治的重点,并且选择题和分析题都附有详细的答案解析,做错了看解析就能明白,十分适合自学,强烈推荐。 4任汝芬,《2011年 序列前篇 高分指南》,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推荐指数★★★★★ 这本书收集了近十几年来考研政治的真题,包括选择题和分析题,对每一题的出题思路和考点都进行了详细解读,并附有详细的答案和解析。在第一遍复习政治时,有必要认真研读此书,掌握考研政治的重点难点、出题思路和答题方式,能使之后的复习事半功倍。 5任汝芬,《2011年 序列之二 模拟试题》,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推荐指数★★ 这本书与肖秀荣的《命题人1000题》一样,在政治复习的第一阶段使用,但两者选其一即可。该书选择题量太多,并且很多题目都太基础,一点不像考研模拟题,最大的缺点就是选择题没有答案解析,有时候错了都找不到原因,使用该书效果不佳。我是因为报了任汝芬的班才有这本书的,但觉得不好用,连名字都没写,不推荐此书。 6任汝芬,《2011年 序列之三 最后冲刺》,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推荐指数★★★★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时事政治部分和每一章节的总结部分。个人觉得时政部分还不错,值得看一看,他把近一年的重要事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其中的重要句子和考点都用红色标出,便于复习,后面还附有几十个单选和多选,用于巩固对时政的掌握,我觉得时政的复习看这本书足矣。至于总结部分,我觉得没什么特别有用之处,有时间可以看看,没时间就拉倒。 7风中劲草,《思想政治理论冲刺背诵核心考点》 推荐指数★★★★★ 这本书是对付选择题的绝对好书,它把大纲中的考点都进行了浓缩,按照最重点、次重点、历年已考过点、今年新增点等进行标注,让人一目了然,并且还把历史上的各个第一次,各大会议,各次战争等容易考到的点进行了归类。此书如果能认真看个三遍以上,我觉得选择拿40分不是问题。 8肖秀荣,《命题人 终极预测四套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推荐
|
回复话题 |
||
上传/修改头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