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 - 话题

新闻传播学基础阅读书目(李彬)——专业类
查看(946) 回复(0)
tingyu
  • 积分:12375
  • 注册于:2010-09-06
发表于 2010-10-12 20:22
楼主
1. 《新闻文存》徐宝璜等,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
简介:中国新闻学的经典多收录其中,如1919年问世的中国新闻学开山之作——徐宝璜的《新闻学》(徐宝璜时任北京大学教授,年25岁)。当代学人的新闻学著述,以童兵、陈力丹、李良荣等“自选集”(复旦大学出版社)为代表。
2. 《论出版自由》[英]弥尔顿,商务印书馆,1958。
简介:西方的一切新闻思想和新闻理论,均由此发端。
3. 《比较新闻学:方法与考证》张威,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
简介:眼界开阔,内容翔实,立论公允,观点平实。
4. 《报刊的四种理论》[美]施拉姆等,新华出版社,1980。
5.《多种声音,一个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1。
简介:发展中国家为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新闻新秩序,进行了长期的努力和奋争。这份驰名世界的研究报告,就是一个里程碑。
6.《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美]孔飞力,上海三联书店,1999。
简介:孔飞力是费正清之后美国首屈一指的汉学家,1990年曾以此书获得“李文森中国研究最佳著作奖”。他不仅出神入化地描绘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状态和心态,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传统天中国的信息传播网络。当然,其中隐含的“东方学”意识也不能不留意。
7.《百年中国新闻人》李彬、涂鸣华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简介:借鉴《光荣与梦想》的中国新闻史,既有《史记》人物列传式的浓墨重彩,又有《世说新语》人物素描式的传神勾勒。参考张育仁《自由的历险》、马国良《良友忆旧》等。
8. 《中国电视史》郭镇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简介:既严谨,又洒脱,虽是学术著作(系博士学位论文),但读来津津有味,作者是新中国第一位新闻学女博士。
9. 《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孙玉胜,三联书店,2003。
简介:一个从未学过新闻却干过电视的人,一个刚到中央电视台还把“蒙太奇”当作某个外国人名的人,却创下一系列辉煌的电视新闻业绩。作为“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实话实说”等名牌栏目的总指挥,本书作者对其中的一系列传也问题作了系统论述。参考《中国青年报》“冰点”栏目编辑李大同的《冰点故事》,同样的历史背景,同样的人问情怀,同样的专业精神,同样的深沉灵动。
10.《走进中国——美国记者的冒险与磨难》[美]彼得"兰德,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简介:岁月峥嵘的中国革命史,也成就了许多富有冒险意识和专业精神的美国记者及其“光荣与梦想”。除了注明的“三S”,即斯诺、史沫特莱赫斯特朗,还有一些曾经被历史埋没、被人们忽略的人物,他们的记者生涯同样有声有色,人生故事同样有滋有味。本书即记述了一些这样的故事和人生,同时展现了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和时代。另外,张功臣的博士学位论文《外国记者与中国革命》、《鲍威尔的对华回忆录》等也值得参考。
11. 《全球新闻传播史》李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简介:了解世界新闻传播发展大势的入门之作,既注重体系的完整统一,又追求文字的浅显耐读。
12. 《美国新闻史》[美]埃默里,新华出版社,2001。
简介:一部论述美国新闻事业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互动的力著,19世纪80年代由著名翻译家董乐山先生等译介到我国后就曾产生广泛影响。
13.  《西方新闻界的竞争》[美]约翰"霍恩伯格,新华出版社,1985。
简介:一部史话体的趣书,其中讲到西方新闻界众多广为人知的历史故事。作者曾任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生院教授和普利策新闻奖评委。同时参观哈尔伯斯坦的《无冕之王》。
14.  News Reporting and Writing, Melvin Mencher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简介:美国新闻学的经典教材,读通了本书,也就弄通了美国乃至西方新闻学的所有名堂。本书中译本由华夏出版社出版。
15. 《新闻学核心》李希光,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
简介:熔新闻理论与新闻采写于一炉,合高头讲章与通俗读物于一体,无论对理解新闻还是对采写报道,均大有启发和裨益,对认识当代新闻传播的本质、特征与趋势也颇多精辟之见。同时参观作者的《畸变的媒体》(修订版)-----媒介批评的佳作。
16.  《名记者清华演讲录》方芳、乔申颖遍,人民日报出版社,2003。
17. 《报纸编辑学教程》郑兴东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简介:新闻编辑的所有专业知识尽在其中,可能是我国新闻传播学方面发行量最大的一部教材。
18. 《总编辑手记》范敬宜,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
简介:作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首任院长,名记者、名报人范敬宜一向力主培养新闻“高手”,而本书即为“高手”的注脚。另外,《敬宜笔记》也是小文章,大手笔。
19.《诤语良言——与青年记者谈新闻写作》刘其中,新华出版社,2003。
简介:这是一位老记者专为青年同行写的关于如何写好新闻的书。其中引述了数百条新闻和特稿,分析其成败优劣,并探讨改进方法。如果希望提高新闻写作水平,那么本书提供了许多“诤语良言”。
20.《描述世界:国际新闻采访与写作》马胜荣登,新华出版社,2004。
简介:作者长期任新华社国际新闻记者、编辑,后来又任新华社常务副总编辑。1998年,获第三届“韬奋新闻奖”-----我国新闻编辑最高奖。
21. 《新闻传播的策划与组织》蔡雯,新华出版社,2001。
22.《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乌拉圭]加莱亚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简介:一篇拉美记者写的“深度报道”,一部读来令人窒息的历史名作。同时参观商务版“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里的两部杰作:西班牙祖父卡萨斯的《西印度毁灭述略》和西班牙士兵卡斯蒂略的《征服新西班牙信使》。同样的残酷和血腥,同样的精彩和生动。
23.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德]茨威格,三联书店,1986。
简介:一部类似新闻特写的名著,勾勒了历史上几个至关重要的瞬间。文笔高妙,情节诱人。作者的自传《昨日的世界》同样耐人寻味。
24.《在乌苏里的莽林中》[俄]阿尔谢尼耶夫,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简介:随着19世纪的殖民扩张,形形色色的探险活动也盛极一时。在这个过程中,涌现了不少颇有科学价值和阅读兴味的作品,《在乌苏里的莽林中》就是流传甚广的一部。它与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的《亚洲腹地地旅行记》等作品并为经典,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曾以此拍摄了轰动一时的影片《德尔苏"乌扎拉》。参观卡帕的自传《镜头不太准》。
25. 《西行漫记》[美]斯诺,三联书店,1979。
简介:新闻史上不朽的经典,一个记者一生能有这么一部作品就足以“不朽”了。
26.《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美]索尔兹伯里,解放军出版社,1986。
简介:作为《纽约时报》的资深记者,作者1980年代曾以七旬龄重走长征路,写下这部风行于世而百读不厌的“故事”,同时实现了自己当年追慕斯诺的青春理想。
27. 《范长江新闻文集》中国新闻出版社,1989。
简介:以范长江的名字命名的新闻奖,是中国新闻记者的最高荣誉奖。那么,为什么以他的名字命名呢?读读他的新闻作品,特别是《中国的西北角》就明白一点原由了。参观邹韬奋《经历》、陶菊隐《记者生活三十年》、萧乾《人生采访》、徐铸成《报海旧闻》等。
28. 《穆青传》张严平,新华出版社,2005。
简介:作者文笔流丽,叙事生动,感情丰富,激情饱满。可以说,本书实际上记录了整整一代中国新闻人的心灵史。参观马南邨《燕山夜话》。
29. 《混沌:开创新科学》[美]格雷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简介:作为《纽约时报》原科学版的记者,本书作者James Gleick由于此书而一举成名。后来又写了《费曼传》和《牛顿传》,同样获得好评。阅读他的这部《混沌:开创新科学》,不仅可以跟随作者兴味盎然地漫游于科学前沿,获得许多有趣有益的知识,而且可以学习一流记者如何将如此深奥、如此偏僻的话题,写得如此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30.《巴黎烧了吗?》[美]克林斯、[法]拉皮埃尔,董乐山译,译林出版社,2002。
简介:新闻报道写得犹如惊险小说一般引人入胜,扣人心弦,而且“事事有根据,人人有下落,句句有出处”,实在令人叹服。拉莱"科大斯为《新闻周刊》记者,多米尼克"拉皮埃尔为《巴黎竞赛画报》记者,董乐山则为著名译家。参观美国作家诺曼"梅勒的《夜幕下的大军》(译林出版社,1998)----“新式新闻”的一部代表作,将历史和小说、现实和想象、写实和虚构相互交织,生动而立体地展现了1960年代美国的社会政治图景。31.《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陈力丹,开明出版社,2002。
32. 《新闻:政治的幻象》[美]班尼特,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
简介:名为新闻,实际上讲的是政治----所谓“政治的纪象”应为“幻象的政治学”(the politics of illusion)。由此可见,新闻与传播的关系往往剪不断,理还乱。作为政治传播学经典之作,本书对美国新闻事业与社会政治的复杂关系做了深入透辟的论述。
33. 《关于电视》[法]布尔迪尼,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简介:当代思想大家谈论电视的著名演讲,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参观戴扬与卡茨《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
34.  《媒介批评——起源"标准"方法》王君超,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35. 《传播学引论》(增补版)李彬,新华出版社,2003。
36. 《理解大众文化》[美]约翰"费斯克,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37. 《东方学》[美]萨义德,三联书店,1999。
简介:当代传播研究与媒介研究的必读书,参观其《文化与帝国主义》和《知识分子论》。
38.《麦克卢汉:媒介与信使》[加]马尔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简介:无论如何,麦克卢汉都是传播研究绕不过去的人物,而其理论又向以玄奥诡异著称。这部通俗的传记或有助于理解其人其说。同时参见其名著《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39. 《组织传播》[美]米勒,华夏出版社,2000。
40. 《后工业时代的来临》[美]贝尔,商务印书馆,1984。
简介:所谓后工业社会亦即信息社会,美国社会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贝尔的这部名作第一次对此做出分析,影响广泛。同时参观其《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41. 《人类传播理论》[美]李特约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简介:著译俱佳的传播学基础理论著作,作为美国大学的一部较为通行的教材,已出到第七版。参观祝建华翻译得麦奎尔名著《大众传播模式论》。另外,清华大学出版社同一丛书系列的《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传播研究里程碑》也可参考。
42.《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思想与战略的历史》[法]马特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简介:作者是国际知名的批判学者,本书是他日前唯一一部译介为中文的著作,内容广博,思想宏富。
43. 《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美]施拉姆,华夏出版社,1991。
简介:作为美国传播学学科的奠基人,作者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撰写的这份著名的研究报告,成为所谓“发展传播学”的里程碑。值得注意的是,本书与上列马特拉的著作,无论是在价值判断还是在事实判断上都颇异其趣。
44.《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美]罗杰斯,上**出版社,2002。
简介:作为美国传播学学科的奠基人,作者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撰写的这份著名的研究报告,成为所谓“发展传播学”的里程碑。值得注意的是,本书与上列马特拉的著作,无论是在价值判断还是在事实判断上都颇异其趣。
45. 《传播政治经济学》,[加]莫斯可,华夏出版社,2000。
简介:传播学批判学派,属于国际传播学界的前沿领域。其中,传播的政治经济学又是批判学派的一大分支,而本书即对这一分支作了详尽的论述。
46. 《大众文化与传媒》路扬、王毅,上海三联书店,2000。
简介:对批判学派另一大分即文化研究,作了提纲挈领的描述,深入浅出,条分缕析。
47. 《新媒介与创新思维》熊澄宇编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简介:十余位西方思想家、科学家对新媒介及其社会历史蕴含的深入分析与精彩解读。
48. 《娱乐至死》[美] 波兹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简介:作为麦克卢汉的亲炙弟子,开创“媒介生态学”的尼尔"波兹曼,却与乃师背道而驰。无论如何,这对师徒的传播观,对深刻认识电子媒介及其历史意味提供了独特的思路与理论。另外,其《童年的消逝》也同样富有启发性,而且同样写的妙趣横生。
49. 《富媒体 穷民主》[美] 麦克切斯尼,新华出版社,2004。
简介:美国新一代批判学者的力著,对了解所谓“全球化”时代的大众传播颇有裨益与启发。可同时参观贝戈蒂克安的经典著作《媒体垄断》。
50. 《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英]威廉斯,三联书店,2005。
简介:文化研究的开山之作,影响深远,波及广泛,也为传播研究注入了新鲜的思想活力和学术魅力。参见陈原《语言与社会生活》、《关键概念:文化与传播研究词典》。


回复话题
上传/修改头像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吗?

考研论坛提示:
1、请勿发布个人联系方式或询问他人联系方式,包括QQ和手机等。
2、未经允许不得发布任何资料出售、招生中介等广告信息。
3、如果发布了涉及以上内容的话题或跟帖,您在考研网的注册账户可能被禁用。

网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业务 | 帮助信息
©1998-2015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考研网-联系地址:上海市邮政信箱088-014号 邮编:200092 Tel & Fax:021 - 5589 1949 沪ICP备1201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