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 - 话题

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笔记:第六章 新闻传播事业的基本原则
查看(1056) 回复(0)
tingyu
  • 积分:12375
  • 注册于:2010-09-06
发表于 2010-09-23 00:44
楼主
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 www.100xuexi.com登录 | 注册 | 充值 | 我的账户 | 圣才学习卡 | 帮助中心  首页 | 网络班与面授班 | 考试用书 | 历年真题 | 全真试题 | 经典教材全套资料 | 教材相关专题 | 习题资料库 | 辅导资料库 | 论坛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传播学习网  >> 传播学 >> 笔记讲义
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笔记:第六章 新闻传播事业的基本原则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0-06-24 14:17  共32人浏览[大] [中] [小]
  一新闻传播事业的真实性原则:
  必然性:1这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在新闻传播事业中的必然要求。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上述原则在新闻传播中的表现是,一),新闻和事实的关系是,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有事实才有新闻,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二),人的认识是主动的,不断深入的,新闻传播事业不仅要真实的反映实际,更要能动的指导实际;不仅要反映事物的个别方面,更要反映事物的总体。三),新闻传播媒介传播信息是为了满足受众的需要,一切新闻都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为了赢得受众的信赖和尊重,新闻传播事业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
  2它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对新闻传播工作者的共同要求。
  3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是无产阶级新闻传播事业的优良传统。
  新闻传播事业真实性原则的含义:
  1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的事实与客观事实之间的准确度。
  2真实性是新闻传播事业的基本原则
  新闻的真实性和新闻传播事业的真实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具体的、基本的要求,后者是抽象的、高层次的要求。
  3新闻传播事业的真实性具有不同层次的含义:1)新闻事实必须完全真实。包括新闻的基本要素真实,引语、背景材料真实;2)新闻报道的事实必须全面。3)新闻报道要反映时代的真实。
  #关于“有闻必录”和“本质真实论”的评价:
  1关于“有闻必录”:“有闻必录”是西方新闻传播学界一种关于真实性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只要听见某人讲过或见之于某种材料的事实或者情况,新闻传播媒介就可以加以报道,至于所报道事实的真实性,报道者可以不承担责任。另一种解释是,新闻传播媒介不应该以本身的利害关系和主观因素来取舍新闻,而应该尽可能将所得到的重要的新闻如实刊登出来。第一种解释似乎主张新闻的真实性,但由于对真实性没有严格要求,所以容易适得其反。按照第二种解释,认为报道新闻可以抛开新闻传播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立场甚至主观感受,完全按照新闻价值来报道新闻,事实上完全做到这一点是不可能的。无论按照哪一种解释,对“有闻必录”都要作出一分为二的分析:一方面要看到它主张“录”必须有“闻”,符合新闻真实性原则;另一方面,它主张“有闻”“必录”,否认了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实的倾向性和选择性,是对新闻真实性不负责任的态度。
  2关于“本质真实论”:“本质真实论”指新闻报道要透过纷繁复杂的事物现象,揭示事物发展的本质,反映带规律性的东西。报道什么,宣传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要符合党的政策精神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本质真实论”是不能成立的。因为,首先,新闻报道如果能够通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固然好,但难度很大,只能朝这个方向努力,而不可强求;其次,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是科学研究的事,不应成为对新闻报道的要求;再次,如果以“本质真实论”作为衡量新闻工作者“政治立场”的标准,容易陷入主观唯心主义的误区,步入“事实为政治服务”的歧途。
  #新闻失实的表现及其原因:
  新闻失实就其表现可以分为故意失实和非故意失实两种类型。
  故意失实是指由于某些新闻工作者思想品质低劣,或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故意凭空捏造事实或歪曲事实,制造假新闻。其具体表现有:1,无中生有,故意捏造;2,添枝加叶,层层拔高。3,移花接木,偷梁换柱。
  非故意失实是指由于某些新闻工作者的作风马虎,知识水平不高或经验不足而造成的虚假新闻。其具体表现有:1,道听途说,捕风捉影;2,不懂装懂,因果不符;3装神弄鬼,自欺欺人。
  新闻失实既有社会原因,又有新闻界内部的原因,新闻界内部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
  新闻失实的客观原因有,1,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总会产生这个历史阶段的时尚或者时髦,社会成员受着时尚或者时髦的蛊惑总会希望社会出现某种变化,以达到某种共同的价值观念。2,由于新闻传播事业处于社会信息传递的枢纽地位,社会上各种不同的政治、经济、军事势力都要利用新闻传播媒介。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它们或者威逼,或者利诱新闻传播媒介制造假新闻。3,社会上某些人为了获取名和利,或者处于某种报复社会和他人的心理,往往利用和欺骗新闻传播媒介和新闻工作者。
  新闻失实的主观原因有,1,记者采访不深入,造成新闻失实;2,思想方法片面,为突出主题而随意吹嘘或者贬抑;3,某些记者不懂新闻写作的特点,不懂新闻和文学的区别,写作时搞合理想象,艺术加工。4某些新闻工作者知识不足,自以为是;5个别新闻工作者出于私心,为获名利不惜造假;6,现代传播技术的进步为造假提供了方便。
  二新闻传播事业的客观性原则:
  含义:1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客观的反映事实。2客观性是新闻工作者从事本职工作的一种职业态度。3客观性是新闻工作者从事本职工作的一种科学的方法。4客观性是检验新闻工作成绩的一种标准。
  对新闻客观性原则的评价(03年已考):
  1客观性原则能够为维护社会稳定起到良好的作用。
  2客观性原则有助于更好的吸引并影响读者。
  3客观性原则有助于新闻事业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保护。
  4客观性原则是相对的。
  如何正确把握新闻传播事业的客观性原则:
  把握客观性原则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寓倾向性于客观报道之中”。具体说来,应包括:
  1正确把握客观性原则的基本方法。A事实要准确;B叙述要全面;C态度要公正
  2寓指导性新闻于客观报道之中。
  3从新闻的特点出发做好评论工作。A评论要具有新闻性;B评论要具有针对性;C评论要具有新鲜感;D评论要具有逻辑性
  三#新闻传播事业的党性原则:
  党性原则是无产阶级新闻传播事业的特殊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区别于资本主义传播事业和其他一切新闻传播事业的显著标志。
  无产阶级新闻传播事业党性原则的发展过程:
  1马克思、恩格斯时期:《德意志布鲁塞尔报》、《新莱茵报》
  2列宁时期:明确提出无产阶级新闻传播事业党性原则的是列宁(《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
  3中国共产党对党性原则的发展时期:
  新闻传播事业党性原则的基本内容:
  1在思想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
  2在政治上,坚持新闻宣传工作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
  A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B善于把党的政策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C在宣传中注意划清各种界限。
  3组织上,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并且自觉遵守党的纪律特别是党的有关新闻宣传工作的纪律。
  A新闻媒介必须接受党的领导,不仅要和党中央一致,而且要和上级党委一致。
  B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原则上的领导,主要抓新闻宣传的政治方向,这与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不矛盾的。
  C要遵守党的宣传纪律。党的宣传纪律主要包括:1)重大问题事前请示,事后汇报。2)重要稿件送审和党委负责人看大样。3)不得在报纸上批评同级党委。4)涉外事件未经允许不得随意发言。5)新闻记者要求采写内部参考资料。
  新闻传播事业党性原则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新闻传播媒介可以通过以下四个途径来坚持人民利益:
  1代表人民的利益。2做人民的“忠仆”。3体现人民的监督。4吸引人民参加新闻工作。
  党性和人民利益一致性的表现:
  1党性和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最根本的表现,在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2党性和人民利益的一致性还表现在,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之间的“精神导线”。3党性和人民利益的一致性表现在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监督的一致性上。4把党性和人民利益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

回复话题
上传/修改头像

欧洲通用货币是什么?

考研论坛提示:
1、请勿发布个人联系方式或询问他人联系方式,包括QQ和手机等。
2、未经允许不得发布任何资料出售、招生中介等广告信息。
3、如果发布了涉及以上内容的话题或跟帖,您在考研网的注册账户可能被禁用。

网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业务 | 帮助信息
©1998-2015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考研网-联系地址:上海市邮政信箱088-014号 邮编:200092 Tel & Fax:021 - 5589 1949 沪ICP备1201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