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育学考研大纲
查看(3903) 回复(2)
传奇
  • 积分:135
  • 注册于:2012-07-09
发表于 2014-02-11 11:41
楼主



说明:2015年教育学考研大纲将在2014年8月或9月由教育部发布,现在很多准备参加2015年教育学研究生考试的同学在备考的时候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2015年的考试大纲。

在这里,我建议同学们在新大纲没有发布以前,考生可以以2014年的教育学考研大纲作为参考,指导自己的复习,因为考试大纲不会完全发生变化的,即使大纲变化,也只会是一些知识点的增加、删除,或者是表述的变化,基础知识和重要知识点一般不会发生变化。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


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教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及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必答题为27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       约100分
中外教育史       约100分
教育心理学       约40分
教育研究方法     约30分
(二)必选题为30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第I道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辨析题          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分析论述题      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Ⅳ、考查内容


教育学原理
【考查目标】
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1.“教育”定义的类型
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1.教育的结构
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
2.教育的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三)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
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是生产力;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四)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   
1.生物起源说
2.心理起源说
3.劳动起源说
(五)教育的发展   
1.古代教育的特征
2.近代教育的特征
3.现代教育的特征
三、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
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论;筛选假设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
(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3.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4.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5.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
l.教育的经济功能
2.教育的政治功能
3.教育的文化功能
4.教育的科技功能
5.教育的人口功能
(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现代化与教育变革;全球化与教育变革;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信息社会与教育变革;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1.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
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发展的不平衡性。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l.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内发论与外铄论;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2.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3.环境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有效发挥的条件
五、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一)教育目的
l.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的定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2.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
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内在目的论,外在目的论;教育准备生活说,教育适应生活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4.我国的教育目的
1949年以来各个时期的教育目的;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5.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的概念
培养目标的定义;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2.我国中小学培养目标

六、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概念
(二)学校教育制度
1.学制的概念与要素
2.学制确立的依据
3.各级学校系统
4.各类学校系统
5.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
1951年的学制;1958年的学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的学制改革。
(三)现代教育制度改革
1.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
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七、课程

(一)课程与课程理论
1.课程的概念
课程的定义;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2.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
知识中心课程理论;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
(二)课程类型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三)课程编制
1.泰勒原理
2.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材
3.课程日标
课程目标的概念;课程目标的来源;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4.课程的范围与结构
5.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的取向;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6.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的含义;课程评价的模式与功能;课程评价的主要范围。

(四)课程改革
1.影响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
政治因素;经济囚素;文化因素;科技革新;学生发展。
2.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的主要课程改革
3.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八、教学

(一)教学概述
l.教学的概念
教学的定义;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与联系。
2.教学的主要作用与任务
(二)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
1.教学理论概述
学习理论及其与教学理论的关系;教学理论与课程理论的关系;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三)教学过程
1.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观点
2.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3.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的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的模式。
(四)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概述
教学模式的概念;教学模式的特点;教学模式的结构。
2.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
程序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暗示教学模式;范例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3.当代我国主要教学模式
(五)教学原则
1.教学原则的概念及确立依据
2.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六)教学组织形式
1.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
2.班级授课制
3.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七)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演示法;练习法;参观法:自学辅导法
(八)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考评。
(九)教学评价及其改革
1.教学评价的含义及其功能
2.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3.学业成就评价
4.教学评价的改革

九、德育

(一)德育概述
1.德育概念
2.德育任务
(二)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
1.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
2.《小学德育纲要》与《中学德育大纲》
(三)德育过程
1.德育过程的要素
2.德育过程的规律
(四)德育原则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知行统一;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照顾年龄特点与照顾个别特点相结合;教育影响的一致性;教育影响的连续性。
(五)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情感陶冶;实践锻炼;自我教育;榜样示范;品德评价。
(六)德育途径
直接的道德教学;间接的道德教育。
(七)德育模式
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体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学习模式;集体教育模式。
十、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
1.教师的概念与类别
2.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3.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4.教师劳动的特点
5.教师的专业素养
6.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
7.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二)学生
1.学生及学生观
2.学生群体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学生群体的作用。
3.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三)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的特点与类型
学生中心论;教师中心论。
2.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良好师生关系的标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与方法。

部分内容呈现

1171483384
  • 积分:2
  • 注册于:2014-02-23
发表于 2014-02-23 20:17
沙发
满分不是150吗
分享到:
1171483384
  • 积分:2
  • 注册于:2014-02-23
发表于 2014-02-23 20:17
3楼
满分不是150吗
分享到:
1171483384
  • 积分:2
  • 注册于:2014-02-23
发表于 2014-02-23 20:17
4楼
满分不是150吗
分享到:
都敏俊
  • 积分:2
  • 注册于:2014-03-14
发表于 2014-03-14 16:31
5楼
那要考第二外语吗
分享到:
都敏俊
  • 积分:2
  • 注册于:2014-03-14
发表于 2014-03-14 16:31
6楼
那要考第二外语吗
分享到:
都敏俊
  • 积分:2
  • 注册于:2014-03-14
发表于 2014-03-14 16:31
7楼
那要考第二外语吗
分享到:
回复话题
上传/修改头像

目前中国有1角纸币吗?

考研论坛提示:
1、请勿发布个人联系方式或询问他人联系方式,包括QQ和手机等。
2、未经允许不得发布任何资料出售、招生中介等广告信息。
3、如果发布了涉及以上内容的话题或跟帖,您在考研网的注册账户可能被禁用。

网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业务 | 帮助信息
©1998-2015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考研网-联系地址:上海市邮政信箱088-014号 邮编:200092 Tel & Fax:021 - 5589 1949 沪ICP备1201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