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名词解释集
查看(1087) 回复(0) |
|
smallbs
|
发表于 2010-11-16 09:31
楼主
心理学名词解释集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艾森克的“三因素模型”】艾森克的“三因素模型”是人格的现代特质理论。其主要观点有:三因素包括外倾性,表现为内外倾的差异;神经质,表现为情绪稳定性的差异;精神质,表现为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偏于负面的人格特质。四层次由下到上依次为“特殊反应水平”,日常观察到的反应,属于误差因子;“习惯反应水平”,是由反复进行的日常反应形成的,属于特殊因子;“特质层”,由习惯反应形成,属于群因子;“类型层”,由特质构成,属于一般因子。各种人格特质可用一个人格维度图表示。 【场依存性】所谓场,就是环境,心理学家把外界环境描述为一个场,简单说场依存性是指一个人独立性的程度。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金(Herman?Witkin)认为有些人知觉时较多地受他所看到的环境信息的影响,有些人则较多地受身体内部线索的影响。他把个体较多地依赖自己所处的周围环境的外在参照,以环境的刺激交往中定义知识、信息称作场依存性。 【爬梯实验】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先天的成熟和后天的学习是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基本因素,在这两个因素中,他更强调成熟的作用。他让双生子中的一个从生后48周起每天爬十分钟楼梯,连续6周;而让另一个从生后53周起作同样的爬梯训练。后者在两周以后爬楼梯的水平就赶上前者。格塞尔认为,这一实验充分说明成熟有更重要的作用。 【感觉编码】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学能量,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说得感觉编码。 [内隐记忆] 是不能进入心灵意识,但可以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记忆.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内隐记忆是程序性记忆,也即"如何做"这一类程序或技能知识.另一种内隐记忆出现与"启动效应"的研究之中,即:前面接触的相同或类似信息,促进某个具体信息的加工. 【表象】指当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它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一种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的行为。 【图示】是知识的心理组织形式。它说明了一组信息在头脑中最一般的排列或可以预期的排列方式。 【语言表征】是语言材料所负载的信息在头脑中的存在方式。 【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或内在动力。动机是一种心理过程,而不是心理活动的结果。 【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和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和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 【意识】是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识行动】受意识支配的行动。 【冲突】由于在意识行动中人们常常具有两个以上的目标,而这些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因而引起拉意识行动中的目标冲突或动机斗争。 【挫折】指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阻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是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也就是俗话说的碰钉子。 默许心向反应 acquiescence response set 在问卷调查中,被试没有看清题目而不假思索的作出“是”的反应倾向。 适应 adaption 在一系列连续的刺激后神经反应性的降低。 上瘾 addiction 依赖药物,当停止服药时,会导致症状复发。 后像 afterimages 当视觉刺激消失后仍残留的视感觉。 注意 attention 通常指从大量刺激中选择某一刺激进行进一步加工。 唤醒 arousal 生理上的觉醒阶段,它包括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和身体的活动准备。 供选假设 alternative hypothesis 观察者开始提出的假设,通常认为变量间有差异或相关。 虚无假设 null hypothesis 观察者提出的要放弃的假设,通常认为变量间无差异或不相关。 分析内省 analytical introspection 一种自我报告的方法,被试主要报告他们的个人经验的特定方面。 语法缺失 agrammatism 由于脑损伤而导致造句困难、遗漏重要词语和词尾的症状。 称名失能症 anomia 由脑损伤而导致对物体和物体图片无法命名的病症。 游动效应 autokinetic effect 一种知觉错觉,静止的光点看起来会动的现象。 自动加工 automatic process 加工过程非常快,无须心理能量,不受意识控制,不能避免的加工。 自主神经系统(ANS)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神经系统中控制身体内活动(如心跳)的部分,它通过肌肉和腺体起作用。 行为遗传学 behaviour genetics 关于遗传对行为影响的研究,以研究双生子和领养子为主。 行为疗法 behaviour therapy 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临床治疗方法。 患者中心疗法 client-centred therapy 由罗杰斯发展的心理治疗方法,此方法多采用鼓励的方法以促进患者的个人发展。 认知疗法 cognitive therapy 以改变非理性思想和信念为基础的临床治疗方法。 领悟疗法 insight-oriented therapies 强调治疗着重于患者对自己问题本质的了解。 心理动力学 psychodynamic 包括所有强调无意识冲突和早期经历的治疗方法。 行为顺从 behavioural compliance 尽管态度或信念与别人不一致,但仍屈从于别人的行为方式。 顺从 compliance 在集体行为中,个体为了得到表扬和奖赏或为了逃避惩罚而选择团体要求的行为。 从众 conformity 指个人根据准则和他人的期望行为。 信念偏见 belief bias 在演绎推理中,不管结论的实际效度如何,接受可信结论和拒绝不可信结论的倾向。 归属感 belonging 个人感觉自己属于一个和谐的社会团体的一部分。 自下而上加工 bottom-up processing 由刺激本身决定的刺激加工。 自上而下加工 top-down processing 受上下文、已存储知识和期待等因素影响的加工方式。 组块 chunks 有意义的信息单元。 认知失调 cognitive dissonance 当个体同时拥有两种心理上矛盾的认知(如信念或态度)时出现的现象。 认知神经心理学 cognitive neuropsychology 通过研究脑损伤病人了解人类认知能力的一种心理学方法。 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条件反射 classical conditioning 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Aggridant 优势成员: 在生物学上指人类或其他物种占优势的成员,较好的观察者与选择者,在所属种类的社会中倾向与处与主导或者领导者地位. Apollonian Mystic 日神式的神秘人物: 指通过深思冥想而体验到超越和神圣的人. 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 权力主义人格: 指这样一种人,他具有"丛林观",认为善意仁慈等都是能被人利用的软弱的表现. Basic needs 基本需要 基本需求: 指与生俱来的人类本能的低级心理需要,自下而上的层次顺序为获得安全和保护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受尊敬和咨询的需要. Being cogition (B-cognition) 存在性认识: 通过沉思得到的清晰的认知,尤其是指关于人或者事物的超越性神性以及永恒方面的认知,自我实现的人在高峰体验状态中经常产生这种认识,但并不是只有自实习那的人才产生这种认识. Being humon (B-humor) 存在性幽默: 富有哲理的或者是启发性的幽默,它反映了高度的成熟与高层次的动机,如林肯. Cognitive Pathologies 认知病态:人在认识和理解周围世界时在需要上的病态或者焦虑,包括无法容忍模糊不清,对于精确性的难以抑制的需要,过度的理智化,程式化,以及假愚等 Counter Values 逆反性价值 :对存在价值,例如真善美以及人的优秀品行的恐惧害怕或者厌恶 Counter valuing 逆反性评价:直接体验或者表达对存在价值以及能够体现存在价值的一切事物的敌意.包括带着敌视态度对存在价值进行贬低或者丑化,这是我们面对存在价值时,由于感受到了敬畏,惊讶,对比自身的渺小与匮乏,内心产生了仇恨感,进而采取的一种防卫机制. Deficiency cognition (D-cognition) 匮乏性认知:常见的认知方式.如通过逻辑或者理性分析,孤立片面地看待人或者事物的某些细节. Deficiency humor (D-humor)匮乏性幽默:带有敌意,幸灾乐祸或者贬低等意味的幽默.例如在嘲讽他人的不幸等.它反映了当事人的不成熟以及低层次的动机 Deficiency love (D-Love) 匮乏性爱:在爱情中,把对方看成是满足自己基本需要的手段. Deficiency motivation (D-motivation) 匮乏性动机 与满足基本需要相关的动机. Deficiency needs (D-needs) 匮乏性需要: 见基本需要 Deficiency psychology (D-psychology) 匮乏心理学 :心理学的一分支,主要研究在基本需要和普通意识领域内的认知,体验以及动机. Desacrilization 非神圣化: 在我们文化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防卫机制,它表现为对积极的情绪例如温和,友好,崇高感,出身入迷,以及人类行为中任何神秘体验和美好感受加以否认或者压抑 Dionysian Mystic 酒神式神秘人物: 指通过达到如痴如狂的状态来体验超越与神圣的人。 Eupsychia 优心态文化 : 正式的定义为一千个自我实现的人在一个孤岛上所形成的文化。在广义上是指在人性许可的范围内,人类所能达到的最完美的社会,这种社会能够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而且还能够为每个成员提供自我实现的机会 Eupsychian 优心态: 朝着优心态文化发展的状态。也就是可达到的健康心理发展。它指的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改良,而不仅仅是乌托邦。也指能够使人更加健康的社会或者组织条件。还可以指教师,治疗家或管理者为推动,鼓励这种运动而采取的行动。 Eupsychian Managerment 优心态管理: 正式的定义为由一百个自我实现的人合作所建立的企业管理制度。这一百个人把积蓄集中起来,投资到这个企业,所有每个人都有同等的发言权。广义上是指一种开明的管理。在一个组织内,每个人的成长和创造力的发挥与这个组织的产品或者服务质量以至整个组织的健康发展都密切相关。 Existential Gratitude 存在主义感激: 当人与人之间有了爱和同情之时所产生的适当的,健康的感激之情。包括与此相应的话语和心理上的感动。 Existential guilt 存在主义内疚: 当我们在生活中违背了我们的高层次的本性或者存在价值(如正义,真理)时所产生的适当的健康的内疚感。也可以称为天生负罪感。 Existential Psychology 存在主义心理学: 这种心理学强调个性和经验,致力与研究解决人类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人类自身面对的一些困境。例如:对生活意义的探索。 Existential 存在主义治疗: 指专门针对那些价值观紊乱或者处于超越性病态的人的心理治疗 Fourth Force 第四种力量: 见超个人心理学 Growth Needs 成长需要; 见超越性需要 Hierarchy of needs 需要层次: 指与生俱来的包括基本需要与超越性需要的各种生理,心理需要的层次排列。每当较低级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级的新需要就会出现。 Holistic 整体论的: 指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不是从零碎的分离的细节入手进行研究的方法。与原子式的和还原论的研究方法刚好相反。 Humanistic Psychology 人本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它是由马斯洛 罗洛梅 ,卡尔罗杰斯和其他人建立起来的具有广泛基础的心理学。它超越了弗洛伊德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成为心理学的第三种力量 Instinctoid Needs 类本能需要: 天生的心理需要,包括“基本需要”和“超越性需要”,尽管这些本质上较弱,但是使我们可能并追求生活中的某些价值,如“真”或“美”。只有满足类本能需要才能获得身心的完全健康。 Intrinsic guilt 内在性内疚: 同存在性内疚 Intrinsic value 内在性价值: 那些出与本能的人类价值,我们需要满足它们,才能促进全面发展并且防止疾病。剥夺内在价值会导致超越性精神疾病。内在价值也是超越需要的对象。 Jonah complex 约拿情结: 一种从《圣经》人物约拿引申出的情绪状态,它反映了一种“对自身伟大之处的恐惧”。并导致我们不敢去做自己能做得很好的事,甚至逃避发掘自己的潜力。在日常生活中,约拿情结可能表现为缺少上进心,或称“伪愚”。 Jungle outlook 丛林观: 具有权利主义倾向的人所持的人生观,认为人不是羊就是狼,既不是受害者,便是潜在的掠夺者。持有丛林观的人常常无法对直系血亲以外的任何人产生感情。 Love Needs 爱的需要: 感觉到被他人如朋友或家人爱的基本。 Metamoticvation 超越性动机状态: 指一种渴求存在价值,如真理,正义完满的动机状态。这是自我实现者的主要动机状态。 Metagrumble 超越性牢骚: 当我们感到被剥夺了存在性价值或超越性需要时所产生的抱怨(如在工作中没能发挥创造性时所产生的抱怨) Metamotives 超越性动机: 人类在获得基本需要的满足后受到存在性价值的激发而产生的动机。 Mettanneeds 超越性需要: 我们天生的除基本需要的满足后受到存在性价值的需要,虽然不强烈,但如果失去,就会导致超越性精神疾病(meta-pathologies)或灵魂病态。 Metapay 超越性报酬: 满足高层次需要的报酬,例如能够实现创造性和自主性的工作。 Nadir Experience 失落体验: 指一种孤独的体验,来自精神上的退步,失落或悲剧感,还可能因面临死亡或现实中的绝境而产生,这种体验可能使我们的价值观和生活状态彻底崩溃或改变。 Non Peaker 反高峰体验者: 指因惧怕进而抑制,拒绝其高峰体验的人。他们通常通过否定,压抑或是忘记的方式而使这种体验从意识和记忆中消失。这些人往往过于理性,实际,唯物,或执迷不悟,有强迫心理。 Normative psychology 规范心理学: 关于人们怎样从认知和感情两方面发挥能效的心理学。 Peak-Experience 高峰体验: 通常指一种短暂的狂喜,入迷,出神,极大的幸福感和愉快。在这种短暂的时刻里,我们能感受到敬畏,崇拜和奇妙的心情。体验到此时此时以及真实而统一地存在的感觉,同时也体会到超越与神圣。这种体验多发生在自我实现者身上。 Plateau-Experience 高原体验: 指对与感受到的敬畏与神气作出平静的,稳重的反应,与高峰体验相比,它没有那么强烈的感情色彩,相反,它更多地含有理性与认知的成分,也更多地是处于意志的行为。例如,一个母亲静静地坐着,照看她的小宝宝在地上玩耍。 Pratyeka Buddha 缘觉: 佛教用语,指只为自身的开悟而不关心众生的修行者。与菩萨相对 Proctological View 直肠病世界观: 指那些玩世不恭的人或处与绝望中的人世界观,他们总是轻视别人,贬低别人,或是寻求别人行为中的最恶劣的动机。这是患有超越性精神疾病的表现。 Pseudo-stupidity 伪愚: 一种认知方面的病态,它是约拿情结的一种表现。其特征上是对自身智力的一种抵制或否定。 Reality freshening 现实鲜活化: 有意识地重新唤起对存在价值的体验,如对美,真理,公正的体验,是对与想当然态度的一种必要的有效防止法。参见重现神圣。 Re-sacrilization 再神圣化: 试图从永恒的角度来衡量人或物,在日常生活中重现奇异和神圣之感。参见重现现实。 Rhapsodic communication 狂想式传达: 诗意的语言,如使用隐喻或神话式的象征。这种传达方式常出现与高峰体验时期,并超越了纯粹理性的逻辑的表达的限制。 Rubricize 标签化: 将某人或某物定型化或者归人某一类,而不是将其视为一个独特的个体。例如:将某人归类为一个侍者或一个警察而非独特的个人。周期性的“重现现实”可有助与我们克服标签化的倾向。 Safety needs 安全需要: 先天的一种对身体安全感的心理需求,它是一种基本需求。 Self 自我(或译人格核心): 人格的生物基础核心。 Self-actualization 自我实现: 个人成长的顶峰期,这时,我们已摆脱由基本需求和匮乏性动机带来的忧患。对大多数人来说,它不是终点,而是完成充分发展的一种动力和渴望。同时,也是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程度上发掘自身潜在的天赋,能力和趋势的一个过程。虽然我们都有这个动力,但我们也有对与成长的恐惧。 Self-Actualized person 自我实现者: 一个精神上健康,成熟,正是实现自我完善的个体,他的基本需求已得到满足,因而为超越性需要所驱动,成为存在价值的积极追求者,这种类型的人有特征,包括创造力,睿智,情感的自发性,对某种职业的热忱等。 Self-Esteem Needs 自尊需要: 先天的对自尊和自我价值的精神需求。它是一种基本需求。 Synergic 协同性的: 具有协同作用的特制。也是个人和组织,社会的需要,目标互相促进的一种程度。比如,一个具有协同性的社会是美德能得到回报的社会。一个美满的婚姻也是协同性的。 Synergy 协同作用: 由人类学露丝本尼迪克特在1941年提出并由马斯洛详细阐述的概念。可以用来概括不同的文化。在高协同的文化中,对某个人有益的,同时也对大家有益,反之亦然。比如,一种广泛 推崇利他主义的文化就是如此。在一种低协同的文化中,对某个人有益,而对其他人则有害,反之亦然。比如,个人的成功必须要他人付出代价的组织。 Taoist 道家精神: 具有接受和顺其自然的品质,不侵犯也不干涉别人。 Taoist cience 道家科学: 具有道家特点的科学。能够通过“存在性认知”而不仅仅是匮乏性认知来追求知识。 Theory Z Z理论: 马斯洛提出的管理理论,旨在综合并超越道格拉斯麦克雷戈与60年代提出的颇具影响力的X理论和Y理论。 Third Force 第三思潮力量:见人本心理学 Transpersonal psychology 超个人心理学: 马斯落与60年代在人本心理学基础之上建立的一种研究方法,旨在把人的精神放在一个广泛的人类本性与前能的框架中来研究。它与被称之为心理学的第四种思潮力量。 Unitive Perception 统一性知觉 : 指通过世俗的生活来领会神圣的能力,是存在领域知觉与匮乏领域的知觉的综合。 Value disturbance 价值混乱: 见超越性精神疾病 Valuelessness 价值贫乏感: 指一种失去价值体系的生存状态,它能够导致多种超越性精神疾病,也能引起身体上的疾病。 【双盲控制】在实验中,主试者和被试者都不知道自变量是怎样被控制的,这种实验叫双盲控制,它对排除实验者的偏好有作用。 【知觉恒常性】知觉恒常性是指人能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特性的组织加工的过程。它是人们知觉客观事物的一个重要的特性。 抽样偏差 在被选择的总人数中,某些特征或类型的人比例失调。 抽样误差 统计样本和总体样本在同一数值上有差异。 结构化访谈 同样的问题按照同样的顺序呈现给被访谈者,并尽可能用同样的言辞。 继发性抑郁 指人们知道自己抑郁而更感抑郁,是抑郁状态继续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摄入作用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越来越受他人的观点和价值观念影响。 投射 将自己不希望具有的特征归咎于他人。 弗林效应 在多数国家中IQ平均值每10年提高3点。 虚假同感偏差 人们高估与他们的特定行为和态度有相同偏好的人数之倾向。 基本归因错误 感知者倾向于低估情境因素的影响,而高估内在因素的重要性。 行为者-观察者偏差 行为者倾向于将他们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在情景因素,而观察者则倾向于将同一行为的原因归结于行为者稳定的内在特征。 自我服务偏差 感知者倾向于将受赞许的行为归因于他们内在的心理原因,而将不受欢迎的行为归因为外在环境方面。 自我图式 对自我的认知概括,它来源于过去的经验,组织并指导个人社会经验中与自我相关的信息之加工。即一种人们对其自身拥有的一切信息与属性的认知结构。 重复启动效应 当对一个刺激的反应成绩在第二次呈现比第一次呈现更好时,就表现了重复启动效应。 直接后效管理 指系统性的应用奖励和惩罚来矫正行为。 杀人狂 ——个体在感受到轻视或受侮辱后,突然出现不可控制的狂怒攻击,事后对该过程发生遗忘。 过度理由效应——如果人们被以高报酬或残酷的惩罚引诱去做某事的话,他们就会对自己的行为和经历做外部归因,从而减少内部动机;相反,如果缺乏对行为进行合理解释的外部归因,个体就会倾向于通过内部归因来增强自己的行为动机。 类型——指在人口中可以因被觉察到的特点而归入一个群体的人。 特质——是在个人的行为中重复出现的特点,由特质构成。 模型——通常指理论建构,包括在一定范围关于解释绩效的结构和过程的假设,也包括对假设的准确演绎。 |
回复话题 |
||
上传/修改头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