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 - 话题

川大公共管理学院简介
查看(974) 回复(0)
yangji1990
  • 积分:5827
  • 注册于:2014-05-21
发表于 2015-04-09 14:56
楼主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于2001年6月,是四川大学在成功实现第二次强强合并基础上,为促进人文学科与应用型社会科学的结合、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的结合,完善学科建设,实现不同学科门类交叉,优势互补而组建的新型学院。
学院自成立以来,坚持以社会服务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根据,以社会发展为目标,始终把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管理领域的教育、培训与咨询服务作为学院光荣的历史责任。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建立有利于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学院现有教职工86人。其中,四川大学杰出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6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四川省十大杰出创新人才1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10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5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7人,四川大学“青年学术人才”4人,四川大学教学名师2人。教授(研究员)30人,副教授(副研究员)38人。目前,学院具有博士学位和博士在读的教师60人,占学院教师总数的69.8%,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学院现设有9个本科专业,17个硕士专业,2个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融合哲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四个学科门类,拥有哲学、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八个学科,其中基础学科四个,应用学科四个。在校全日制学生3020人,其中本科生1720人,硕士生984人(含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299人),博士生17人。
学院积极培养“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一方面学院不断深化改革,更新教育观念,优化课程结构,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加强“品牌专业”和“优质课程”的建设工作。另一方面,学院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社会实践机会,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不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而且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健康的心理。几年来,我院学生在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能力竞赛、模拟联合国等全国性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展现了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生风采。
学院教学科研成果丰硕。2005年以来,学院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09项,科研经费3775万元,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6项;教育部各类项目40项;省级社科和软科学项目65项;另外还承担横向项目178项。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104部,发表学术论文1288 篇,其中权威刊物39篇,CSSCI论文551篇。获省部级及其以上奖项44项,其中省级社科荣誉奖1项,省级社科一等奖2项,省级社科二等奖14项,省级社科三等奖27项。2008年我院获得四川大学科研管理一等奖。
我院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等在MPA项目合作办学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邀请了多位来自美国、法国等国著名专家学者来我院讲学或交流,还与俄罗斯等国高校相关专业专家学者开展了学术交流与会谈,还聘请了一些著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在我校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合作举办的“全球变化下的人类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来自我院的多名教师作了专题发言。
经过学校推荐和留学基金委的选拔,我院有多名青年教师到国外著名高校的相关院系访学,还有多名研究生和本科生成功申请到海外留学。
随着我院对外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学院师生更多地获知了国外专业动态,国外高校对口院系的专家学者也对我院增强了了解,我院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2009年和2010年,四川大学先后被中组部、教育部、四川省委组织部和四川省教育厅批准为首批(共十三所)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干训基地由中组部和教育部实行动态管理,四川大学直接领导,挂靠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秉承“厚德尚行、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培训理念,以“研究型、开放式、国际化”为努力方向,致力于建设“全国最好的、最具川大特色的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为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服务。
学院先后还以专业硕士、研修班、短训班、自考、网络和成教等多种形式为地方政府、事业单位和各类企业培训和培养大量人才,为推动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建院十年来,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学院坚决贯彻“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全院师生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对外交流与合作、社会服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公共管理学院

回复话题
上传/修改头像

成都是哪个省的省会城市(答案为两个字)?

考研论坛提示:
1、请勿发布个人联系方式或询问他人联系方式,包括QQ和手机等。
2、未经允许不得发布任何资料出售、招生中介等广告信息。
3、如果发布了涉及以上内容的话题或跟帖,您在考研网的注册账户可能被禁用。

网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业务 | 帮助信息
©1998-2015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考研网-联系地址:上海市邮政信箱088-014号 邮编:200092 Tel & Fax:021 - 5589 1949 沪ICP备1201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