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化学学院简介
查看(869) 回复(0) |
|
yangji1990
|
发表于 2015-04-09 14:54
楼主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概况 化学学院的办学可上溯至1907年四川高等学堂化学门与应用化学门的开办,逾百年来的办学历史形成了浓郁的学术氛围和优良的办学传统。 目前,化学学院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是国家首批研究生培养单位,1986年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1999年获得化学博士授予权一级学科点和2000年获得博士后流动站后,使得学院的博、硕士点涵盖了化学所有的二级学科,同时还招收环境科学、工业催化、应用化学、农药学、材料学等专业的博、硕士研究生,参与建设和招生的博士点为12个。在绿色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有机化学与物理化学等学科被评为四川省重点学科的基础上,2007年获准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学科,同时也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重要建设单位之一,二级学科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是“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要支撑学科之一。学院建有“环保型高分子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绿色化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及部省级科研基地。2008年,化学一级学科被评为四川省重点学科,2009年,化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2011年,放射化学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学科点。2008年,学院获准 “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并于2009年获得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条件建设项目资助,2010年四川大学成为首批“国家拔尖人才培养试点单位”,2011年获得能力提高项目资助。化学学科是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之一。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院现有教职工 169人,专任教师 119 人,其中教授 43人,副教授 47人,博士生导师37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 75.63%,具有博士学位的占86.55%,91.5% 的年轻教师( 40 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我院目前有院士2名(其中双聘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4人(其中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其中B类1人),“千人计划”特聘专家1名(B类),“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青年千人计划”教授1名,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资助18人,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资助2人,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获得者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7人。学院2010年获准“高选择性的有机合成新反应与新策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2008和2010年分别获准“绿色有机合成”和“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两个教育部创新研究团队,2009年获准“绿色化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初步形成了一支以院士(兼职)、“千人计划”特聘专家、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为引领,以部省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中青年学者为骨干,青年教师为主力的师资队伍格局。同时,学院采取“内培外引”等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教学团队、科研团队计划,推出杰出人才,培养梯队,以提高学院的教学、科研水平。 在科研方面,学院近五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0余项(包括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5项),973、863和国家支撑计划10余项,省部级基金100余项,企业委托140余项,2012年科研经费逾3200万元;教授、副教授人均发表SCI论文在全校多年排名第一,研究生人均发表SCI论文长期在学校名列前茅,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已经有了突破。冯小明教授主持的“新型手性催化剂和高效高选择性的不对称催化新反应研究”项目入选201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王玉忠教授主持的无卤阻燃高分子材料的基础研究成果继“十五”期间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遴选为有机高分子材料学科的三项入编成果之一入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优秀成果选编》后,2011年底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页的“基金要闻”报道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统计,2010年度我院SCI收录论文数、SCI论文被引用数等各类论文统计数据继续稳步上升,化学领域科技论文数量列中国机构排名第3位;近5年在国际化学学科顶级学术期刊Angew. Chem. Int. Ed.、J. Am. Chem. Soc.上发表论文近40篇。每年新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0余项,获准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近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学院在绿色化学、不对称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无卤阻燃、生降解高分子等研究领域已在国际同行中具有重要的影响,涌现出一批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中青年学者,不仅活跃在学术界而且与国内外产业界也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学院的国际国内教学科研交流合作频繁。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学院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每年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50余人次到校进行学术交流,每年派出30余人次出国(境)进行学术交流和开展合作研究,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日本、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港澳台(地区)等国家或地区的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联系,近3年派出20余名学生出国进行合作研究(联合培养),派出近百名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有效地促进了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学院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保障条件。学院实验室主要分布在化学馆、理科楼和江安校区的第一基础实验教学楼。目前,四川大学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拥有江安校区10500m2的新建实验室和望江校区11000m2实验室,仪器设备1854台件,总值1940万元,承担全校理、工、医及非化学化工四大类学生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任务,涉及本校14个学院51个专业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每年接纳学生6700余人,中心年教学工作量达到47万人学时数。学院主编的《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作为全国化学类核心期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并努力编写一批自己的高水平教材,如《大学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学信息学》、《大学基础化学实验》、《大学基础化学实验》、《高分子科学导论》、《有机化学实验》等,进一步推动教学工作,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学院人才培养硕果累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化学学院为国家培养各类化学人才上万名,老一辈杰出科学家如陈荣悌、肖伦、高士扬等科学院院士,改革开放后培养的毕业生不少已成为政府部门、国内外高校、重要科研院所和经济实体的中坚力量。目前在校学生1695人,其中本科生1176人,硕士生370人,博士生149人。近年来,学院根据社会需求,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对学院的人才培养规模和体系进行逐步调整,在坚持教育、引导、管理、服务结合的育人体系下,明确“厚基础、个性化、主动性、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思路,构建了教导员、辅导员、班主任、学分制指导教师、任课教师、家长联动的立体管理模式,促进学生全面成才。近五年来,化学学院学生参与获得国家级奖项10余项,省级20余项,如:2010年,第七届“挑战杯”一汽-大众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2009年,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2006年,第五届“挑战杯”飞利浦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银奖;2005年,第九届“挑战杯”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2006、2008、2010、2012年分别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竞赛,获得多个金银铜奖项,为学校、学院争得了荣誉。学院学生一次就业率名列学校各专业前茅。 在过去的几年里,全院形成了班子团结、学院和谐、拼搏奋进、求真务实的良好风气,荣获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四川大学院务公开先进集体、四川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川大学先进集体、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与安全环保探索先进集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和谐劳动关系先进单位、节能减排先进单位、心理健康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
回复话题 |
||
上传/修改头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