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 - 话题

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方案
查看(784) 回复(0)
ruier123
  • 积分:12839
  • 注册于:2014-05-29
发表于 2015-11-24 13:04
楼主

西南大学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名称

  
  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040110
  





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研究生导师
  (博导注明)
  
  1
  
  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
  
  深入了解国内外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发展概况、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借鉴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教育技术学及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进行跨学科研究,新媒体技术促进民族教育发展研究是教育技术学与民族教育学学科交叉的重要生长点,本研究方向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新媒体技术在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方式以及数字化民族文化资源平台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2、新媒体技术促进民族教育优先、均衡发展的策略和机制研究;
  3、数字化民族传统文化转换为学校教育资源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张诗亚(博导)
  罗江华
  
  2
  
  新媒体技术与未来教育
  
  本研究方向主要围绕新媒体在教育中的应用以及新媒体技术支持的未来教育形态开展前瞻性和应用性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 各种新媒体的教育功能和组合应用技术研究;
  2. 各种新型数字化视听教材的设计、制作、评价、使用技术研究;
  3. 运用新媒体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4. 新媒体技术支持下的未来教育形态,例如移动学习、智慧学习环境、云教育等。
  
  

  奚晓霞
  
  3
  
  网络与远程教育
  
  本方向以面向在校学生的网络教育和面向校外学生的远程教育为研究对象,围绕网络与远程教育的一般原理、支撑技术和实践环境,着重研究网络教学环境、新型支撑技术、网络学习评价和相关理论。
  研究选题一般来源于网络与远程教育实践,研究成果具有可操作性,对实践工作起到借鉴和指导作用。
  
  廖伯琴(博导)
  刘革平
  
  4
  
  数字化学习资源
  
  本研究方向的主题是在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综合运用互联网技术、高级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等,构建通用的信息化教育支撑系统,实现对教学资源高效开发、组织、调度与管理,从而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规模地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 基于电子学档的教学资源库管理系统研究;
  2. 多向互动与合作学习支持系统构造研究;
  3. 网络教育软件开发模式及开发工具研究;
  4. 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创设支持自主学习、实践教育的功能环境研究等。
  
  

  

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本表可不填政治标准):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功底,能创造性地独立解决与本学科有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教育技术学科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表现在:掌握与教育实践和改革密切相关的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知识;具有参与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改革的能力;具有承担或完成相关科学研究课题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能胜任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职能部门的教学科研、媒体开发与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学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生2~5年,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
  应修学分:  
32学分
  其中
必修:24
学分(含必修环节4学分)
  选修不低于:8
学分
  

  


三、课程设置(包括主文献研读、学术活动等必修环节)

  

类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含中英文)

  
  

开课学期

  
  

学时

  
  

学分

  
  

任课

  

教师

  
  

考核

  

方式

  
  

备 注

  
  必修课
  
  公共课
  
  

11000001001

  
  第一外国语
  
  

1

  
  

90

  
  

3

  
  外国语学院
  
  考试
  
  

  
  

110000020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1

  
  

36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试
  
  

  
  

11000002004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8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试
  
  

  
  平台课
  
  

11040100001

  
  教育基本理论专题研究
  
  

1

  
  

60

  
  

3

  
  教育学部
  
  考试
  
  

  
  

11040100002

  
  教育研究方法论
  
  

1

  
  

60

  
  

3

  
  朱德全等
  
  考试
  
  

  
  专业课
  
  

11040110001

  
  中外主文献研读
  
  

2

  
  

36

  
  

2

  
  


  
  


  
  

  
  

11040110021

  
  教育技术学原理
  
  

1

  
  

54

  
  

3

  
  


  
  

考试

  
  

  
  

11040110022

  
  现代教学传媒技术
  
  

1

  
  

54

  
  

3

  
  


  
  

考试

  
  

  
  

  

  

  
  

11040110051

  
  网络与远程教育研究
  
  

2

  
  

36

  
  

2

  
  

刘革平

  
  

考查

  
  

  
  

11040110055

  
  民族文化的数字化展示与传播
  
  

3

  
  

36

  
  

2

  
  

罗江华

  
  

考查

  
  

  
  

11040110056

  
  信息技术与教育研究
  
  

2

  
  

36

  
  

2

  
  

罗江华

  
  

考查

  
  

  
  

11040110053

  
  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2

  
  

奚晓霞

  
  

考查

  
  

  
  

11040110002

  
  Web信息处理技术
  
  

1

  
  

36

  
  

2

  
  

周竹荣

  
  

考查

  
  含实践环节
  
  

11040110005

  
  学习科学与技术
  
  

2

  
  

36

  
  

2

  
  


  
  

考查

  
  

  
  

11040110004

  
  信息化教学系统设计
  
  

1

  
  

36

  
  

2

  
  


  
  

考查

  
  

  
  

11040110003

  
  泛在学习系统研究
  
  

2

  
  

36

  
  

2

  
  


  
  

考查

  
  

  
  

11040100003

  
  教育心理学进展
  
  

2

  
  

36

  
  

2

  
  

导师组

  
  

考查

  
  

  
  

11040110057

  
  E-learning标准化研究
  
  

2

  
  

36

  
  

2

  
  


  
  

考查

  
  


  
  

11040110054

  
  智能教学系统
  
  

2

  
  

36

  
  

2

  
  


  
  

考查

  
  


  
  

11040110006

  
  影视人类学
  
  

3

  
  

36

  
  

2

  
  


  
  

考查

  
  


  
  

11040101062

  
  西南民族文化与历史
  
  

2

  
  

36

  
  

2

  
  

蒋立松

  
  

考查

  
  

  
  

11040101061

  
  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及流派
  
  

3

  
  

60

  
  

3

  
  

蒋立松

  
  

考查

  
  

含实践环节

  
  

11040101059

  
  民族教育政策研究
  
  

2

  
  

36

  
  

2

  
  

王晓燕

  
  

考查

  
  


  
  

110401Z2022

  
  民族文化与教育
  
  

3

  
  

60

  
  

3

  
  

王晓燕

  
  


  
  


  
  

11040101055

  
  中国教育经典名著选读
  
  

2

  
  

36

  
  

2

  
  

陈荟

  
  

考查

  
  


  
  

110401Z2021

  
  民族教育理论
  
  

2

  
  

36

  
  

2

  
  

陈荟

  
  

考查

  
  


  
  

11040102025

  
  科学教育概论
  
  

2

  
  

60

  
  

2

  
  

廖伯琴

  
  考查
  
  

  
  

01040120051

  
  科学教育课程研究
  
  

2

  
  

40

  
  

1

  
  

廖伯琴

  
  考查
  
  

  
  

11040102066

  
  科学教育专题研讨
  
  

2

  
  

40

  
  

2

  
  

廖伯琴

  
  考查
  
  

  
  

11000000040

  
  计算机应用基础
  
  

2

  
  

36

  
  

2

  
  

研究生院

  
  

考试

  
  

本专业免修

  
  

11000000051

  
  SPSS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2

  
  

36

  
  

2

  
  

研究生院

  
  

考查

  
  公共选修课
  
  

其它必修环节

  
  开题报告
  
  

3

  
  


  
  不计学分,完清审核签字手续,向培养单位提交开题报告一份
  
  学术活动:参加学术报告、前沿讲座、学术研讨等(至少20
  
  


  
  


  
  

2

  
  提交学术报告手册,导师签字,培养单位核查
  
  实践活动:社会、教学和科研实践活动(三选一)
  
  


  
  


  
  

2

  
  导师审查签字后向培养单位提交实践报告一份或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复印件
  
  中期考核及论文进展检查
  
  

4

  
  


  
  不计学分,完清审核签字手续,向培养单位提交相关材料各一份
  
  

同等学力补修课程

  
  

  
  专业英语
  
  

1

  
  


  
  不计学分
  
  

  
  多媒体技术
  
  

1

  
  


  
  不计学分
  
  

  
  广播电视编导
  
  

2

  
  


  
  不计学分
  
  

  
  教育心理学
  
  

2

  
  


  
  不计学分
  
  

  
  

  
  


  
  


  
  不计学分
  

注:1.平台课是指涵盖本一级学科下所有二级学科或相近二级学科群共有的基础性课程,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
2.按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者应在专业必修课备注栏内标明所属二级学科。
3.必修环节在研究生毕业前必须完成,构成答辩的必备条件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培养流程与要求,检查与考核,质量监督等措施:
  硕士生采取课程学习与论文并重的原则,用于学位论文研究时间不得少于1年。
  1.制定培养计划
  第一学期内在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下制定“硕士生个人培养计划”一式两份,一份由研究生自己保存,一份报所在培养单位备案。
  2.主文献研读
  在开题报告前认真研读本学科专业主文献,填写主文献阅读报告记录,提交导师审核。
  3.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硕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时间放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初,可与中期考核同时进行。培养单位根据研究生选题情况,按二级学科成立若干开题报告审查小组。审查小组由具有研究生培养经验、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3-5人组成,对论文选题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分析难点,明确方向,以保证学位论文按时完成并达到预期结果。
  4.学术活动
  硕士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如学术报告、前沿讲座、学术研讨等,在学习期间(一般在中期考核前)须参加学术活动不得少于5次。应填写“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记录册”,提交导师审查。
  5.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包括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科研实践,硕士研究生可任选其中一项实践。在完成实践活动后应提交实践报告一份或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复印件,提交导师审查签字。
  6.中期考核
  根据本单位研究生规模和学科点现状,按照学校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提出本单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的具体时间和办法,中期考核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初进行。
  A、考核在培养单位统一组织领导下,由各专业负责实施,组成包括培养单位(学科)负责人、导师代表、班主任等在内的若干考核小组(每组成员3-5人)进行考核,同时较广泛地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
  B、业务方面主要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是否达到规定要求,通过课程学习反映出来的科研及思维能力;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由院学生工作组会同有关人员进行。
  C、填写“西南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自我评估表”,对被考核研究生作出结论性意见。
  D、经过中期考核的硕士研究生,按考核结果分3种流向:
  a)
硕-博连读:具体要求见学校相关文件规定。
  b)
进入硕士论文阶段:学习成绩良好,具有一定研究工作能力(以论文为主要参照),可进入硕士论文阶段,继续完成硕士学业。
  c)
中止学业:个别成绩较差,明显表现出缺乏科研能力,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继续攻读学位者,要求限期改正,限期未改正者中止其学业,按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发给相应证书。
  7.学位论文中期进展及检查(列出时间、具体组织形式等)
  

  

  

  

  


五、科研能力与水平及毕业与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列出可证明其科研能力与水平的检验标志):
  要求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科研达到以下要求:
  (1) 参与导师(或导师组成员)主持的一项科研课题的研究;
  (2) 原则上公开发表一篇中文核心期刊(含)以上的学术论文;
  (3) 在培养单位公开作一次学术报告;
  (4) 一般在第二学年上期末或下期开始确定选题并以开题报告形式作选题论证;
  (5) 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在本专业内具有创新性或新见解,具有较高的学术起点。
  

  
  毕业与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包括毕业条件、毕业论文等方面的要求):
  毕业条件:
  在学校规定年限内,按培养方案的规定完成课程学习、学分要求和必修环节,成绩合格,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经审查合格者,准予毕业。
  硕士研究生确因学业优秀,经本人申请,指导教师和所在培养单位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可以申请提前毕业,但在校时间不得少于二年。凡申请提前毕业者,应当达到以下基本条件:
  1.中期考核结论为优秀或在校期间被评为优秀研究生;
  2.人文社会学科类在申请毕业答辩前公开发表属于毕业论文研究组成部分的2篇A类学术论文,自然科学类在申请毕业答辩前公开发表属于毕业论文研究组成部分的2篇A1学术论文。学术论文界定标准以学校最新发文公布为准。
  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内容要求:选题有学术和社会意义;能反映出作者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与论文相关的前沿研究动态;研究主题明确、问题集中、论证严密可靠、有明显的专业特色、有新见解。
  技术规范要求:自己的研究结果与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不相混淆,引用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注明来源;独立完成论文,在准备和撰写过程中接受导师指导、采纳专家建议、获得他人帮助等应实事求是地表示感谢,但不能把未对论文提供帮助的名人等列入致谢之列;涉及到的背景知识、引用的资料和数据准确无误,所用概念、术语、符号、公式等符合学术规范,没有严重错误或使用严重错译的译文;对问题的论述完整、系统、逻辑严密,关键词得当;语言精练,语句符合现代汉语规范,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外文拼写错误、笔误和校对错误等总计不超过论文的千分之三(按排版篇幅计)。
  按学校要求,在《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协议书》上签名,并附在学位论文首页。
  




六、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包括学术水平、创造性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资格要求:
  学术成果按照学校学位委员会有关规定执行。成果无侵犯他人著作权行为,没有发表有严重科学性错误的文章、著作和严重歪曲原作的译作。
  内容要求:
  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或新成果,对本学科发展或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有一定意义;必须是一篇系统完整的、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一般不应少于3万字;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技术规范要求:
  自己的研究结果与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不相混淆,引用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注明来源;独立完成论文,在准备和撰写过程中接受导师指导、采纳专家建议、获得他人帮助等应实事求是地表示感谢,但不能把未对论文提供帮助的名人等列入致谢之列;涉及到的背景知识、引用的资料和数据准确无误,所用概念、术语、符号、公式等符合学术规范,没有严重错误或使用严重错译的译文;对问题的论述完整、系统、逻辑严密,关键词得当;语言精练,语句符合现代汉语规范,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外文拼写错误、笔误和校对错误等总计不超过论文的万分之三(按排版篇幅计)。
  按学校要求,在《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协议书》上签名,并附在学位论文首页。
  具体格式按照《西南大学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及打印要求》执行。
  






七、主文献研读课程书目(列出本学科专业的必读文献,不够可另附页)
  

  

  
  

著作或期刊的名称

  
  

作者、出版单位及年月

  
  1
  
  《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
  
  []加涅著  皮连生等译
  
  2
  
  《教学设计原理》
  
  []加涅著  皮连生等译
  
  3
  
  《信息化教育概论》
  
  南国农主编
  
  4
  
  《剑桥学习科学手册》
  

  
  R.基思·索耶(R.Keith  Sawyer) (编者), 徐晓东 (译者)
  
  5
  
  《教学媒体与技术》
  
  Robert  Heinich等著
  
  6
  
  《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
  
  施良方
  
  

  
  《学习论》
  
  施良方
  
  7
  
  《学习与发展》
  
  林崇德
  
  8
  
  《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
  
  郑太年,任友群(译)
  
  9
  
  《国际远程教育研究》
  
  丁新
  
  10
  
  《理解媒介》
  
  麦克卢汉
  
  11
  
  

《教育的生机——论崛起的教育技术》

  
  张诗亚
  
  12
  
  

《震荡与变革—20世纪的教育技术》

  
  张诗亚、周谊
  
  13
  
  

《强化民族认同——数码时代的文化选择》

  
  张诗亚
  
  14
  
  

《惑论——教学认知突变论》

  
  张诗亚
  
  15
  
  

《西南民族教育文化溯源》

  
  张诗亚
  
  16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Third Edition)
  
  Edited by  J.Michael Spector, M.David Merrill, et al.
  
  17
  
  The Evolution of America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aul  Saettler
  
  18
  
  Classical Writings on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Donald P.  Ely &Tj Plomp
  
  19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The Definition and Domains of the Field
  
  Barbara B.  Seels, Rita C. Richey
  
  20
  
  Trends and Issues in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Technology
  
  Robert A. Reiser,  John V.
   Dempsey
  
  21
  
  Psychology of Learning for Instruction 3rd Edition
  
  Marcy P.  Driscoll
  

  
  22
  
  《教育研究》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23
  
  《电化教育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
  
  24
  
  《中国电化教育》
  
  中央电化教育馆
  
  25
  
  《开放教育研究》
  
  上海广播电视大学
  
  26
  
  《远程教育杂志》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27
  
  《中国远程教育》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8
  
  《现代教育技术》
  
  清华大学
  
  29
  
  《现代远距离教育》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
  
  30
  

  
  The 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
  

  
  Rout ledge  Journals, Taylor & Francis LTD
  
  31
  
  Computer & Education
  
  Pergamon-Elsevier  Science LTD
  
  32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Pergamon-Elsevier  Sciences LTD
  
  33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pringer
  

  
  34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Springer
  

  
  35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I In Education
  
  IOS Press.
  
  36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Wiley-Blackwell  Publishing, INC.
  
  37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IEEE  Computer Soc, Learning Technology Task Force
  
  其它说明:
  同等学力人员需要选修三门本科主干课程,具体课程选择由学科带头人根据研究方向进行确定。
  

  

回复话题
上传/修改头像

中国的通用货币是什么?

考研论坛提示:
1、请勿发布个人联系方式或询问他人联系方式,包括QQ和手机等。
2、未经允许不得发布任何资料出售、招生中介等广告信息。
3、如果发布了涉及以上内容的话题或跟帖,您在考研网的注册账户可能被禁用。

网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业务 | 帮助信息
©1998-2015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考研网-联系地址:上海市邮政信箱088-014号 邮编:200092 Tel & Fax:021 - 5589 1949 沪ICP备1201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