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ier123
|
西南大学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名称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专
业
名
称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专
业
代
码 | 030506 |
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 研究方向名称 |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 研究生导师 (博导注明) | 1 | 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问题研究
| 研究内容:本研究方向主要侧重于在广泛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和国家现代化的历史,在全方位的分析和比较中阐明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研究特色:一是注重梳理中国人民“三个选择”的历史进程、历史背景,揭示中国人民的“三个选择”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最适合、最明智的抉择;二是注重阐释中国人民“三个选择”的历史规律、历史经验,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研究意义:一是通过历史的分析,可以坚定培养对象对现代中国历史发展道路的认识,坚定他们对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正确性的认识,坚定他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正确性的认识;二是有利于党和国家总结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教训,结合国情,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三是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研究,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和背景的研究。
| 鲁克亮 副教授 张国镛
教授 | 2 | 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 研究内容:本方向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主要内容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实践、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实践以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
研究特色:一是对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系统论述,揭示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必然要求;二是从理论与实践角度,对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系统梳理,总结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三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对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刻分析,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认识和理解,并推动其健康发展。
研究意义:一是通过对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深刻理解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和选择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通过对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对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的研究,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揭示历史发展规律。
| 唐棣宣 副教授 李强 教授 |
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本表可不填政治标准):
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较好掌握中国近现代基本问题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比较熟悉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能承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刚要”课的教学研究、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研究、理论宣传、党政工作。
| 学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生2~5年,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
应修学分: 33学分(各学科自定)
其中
必修:23
学分(含必修环节4学分)
选修不低于:10
学分
|
三、课程设置(包括主文献研读、学术活动等必修环节)
类型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含中英文) | 开课学期 | 学时 | 学分 | 任课 教师 | 考核 方式 | 备 注 | 必修课
| 公共课
| 11000001001 | 第一外国语
| 2 | 90 | 3 | 外国语学院
| 考试
|
| 1100000200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36 | 2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考试
|
| 11000002004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2 | 18 | 1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考试
|
| 平台课
| 11030505011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 1 | 54 | 3 | 黄蓉生等
| 考试 | 讲授和讨论 | 11030505012 | 思想政治教育学专题研究
| 1 | 36 | 2 | 罗洪铁等
| 考试 | 讲授和讨论 | 专业课
| 11030506001 | 中外主文献研读
| 2 | 36 | 2 | 导师组
| 考试 |
| 11030506002 | 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问题专题
| 3 | 54 | 3 | 鲁克亮 | 考试 | 讲授和讨论 | 11030506003 | 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理论与实践专题
| 3 | 54 | 3 | 唐棣宣 | 考试 | 讲授和讨论 | 选 修 课 | 11030506004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
| 1 | 36 | 2 | 宋明等
| 考试 | 讲授和讨论 | 11030506008 | 中国近现代史
| 1 | 36 | 2 | 文红梅等
| 考试 | 讲授和讨论 | 11030506007 | 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问题专题研究
| 1 | 36 | 2 | 张朝晖等
| 考试 | 讲授和讨论 | 11030506005 | 史学概论与史料学
| 2 | 36 | 2 | 导师组
| 考试 | 讲授和讨论 | 11030506009 |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研究
| 2 | 36 | 2 | 导师组
| 考试 | 讲授和讨论 | 11030506006 | 中国近现代基本问题前沿研究
| 3 | 54 | 2 | 导师组
| 考试 | 讲授和讨论 | 其它必修环节 | 开题报告
| 3 |
| 不计学分,完清审核签字手续,向培养单位提交开题报告一份
| 学术活动:参加学术报告、前沿讲座、学术研讨等(至少5次)
|
|
| 2 | 提交学术报告手册,导师签字,培养单位核查
| 实践活动:在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习,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系部负责实习安排。
|
|
| 2 | 提交实习报告手册,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籍导师签字,培养单位核查备案。
| 中期考核及论文进展检查
| 4 |
| 不计学分,完清审核签字手续,向培养单位提交相关材料各一份
| 同等学力补修课程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1 |
| 不计学分
|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2 |
| 不计学分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 不计学分
|
|
|
|
| 不计学分
|
|
|
|
| 不计学分
| 注:1.平台课是指涵盖本一级学科下所有二级学科或相近二级学科群共有的基础性课程,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2.按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者应在专业必修课备注栏内标明所属二级学科。3.必修环节在研究生毕业前必须完成,构成答辩的必备条件。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培养流程与要求,检查与考核,质量监督等措施:
坚持课程学习与论文并重的原则,用于学位论文研究时间不得少于1年。
1.制定培养计划
第一学期内在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下制定“硕士生个人培养计划”一式两份,一份由研究生自己保存,一份报学院备案。
2.主文献研读
在开题报告前认真研读本学科专业主文献,填写主文献阅读报告记录,提交导师审核。
3.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硕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时间在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可与中期考核同时进行。根据研究生选题情况,按二级学科成立若干开题报告审查小组。审查小组由具有研究生培养经验、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3-5人组成,对论文选题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分析难点,明确方向,以保证学位论文按时完成并达到预期结果。
4.学术活动
硕士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如学术报告、前沿讲座、学术研讨等,在学习期间(一般在中期考核前)须参加学术活动不得少于5次。应填写“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记录册”,提交导师审查。
5.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主要是指教学实习,研究生在读期间接受学院相关系部安排,在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承担一定数量的教学任务,填写研究生教学实习报告手册,提交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籍导师签字,报学院核查备案。
6.中期考核
根据本单位研究生规模和学科点现状,按照学校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提出本单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的具体时间和办法,中期考核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初进行。
A、考核在培养单位统一组织领导下,由各专业负责实施,组成包括培养单位(学科)负责人、导师代表、班主任等在内的若干考核小组(每组成员3-5人)进行考核,同时较广泛地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
B、业务方面主要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是否达到规定要求,通过课程学习反映出来的科研及思维能力;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由院学生工作组会同有关人员进行。
C、填写“西南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自我评估表”,对被考核研究生作出结论性意见。
D、经过中期考核的硕士研究生,按考核结果分3种流向:
a)
硕-博连读:具体要求见学校相关文件规定。
b)
进入硕士论文阶段:学习成绩良好,具有一定研究工作能力(以论文为主要参照),可进入硕士论文阶段,继续完成硕士学业。
c)
中止学业:个别成绩较差,明显表现出缺乏科研能力,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继续攻读学位者,要求限期改正,限期未改正者中止其学业,按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发给相应证书。
7.学位论文中期进展及检查
硕士研究生在第5学期接受学位论文中期进展检查,检查由各方向导师组负责组织实施,检查可以以检查答辩或研讨的方式进行。
|
五、科研能力与水平及毕业与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列出可证明其科研能力与水平的检验标志):
1、在正规出版物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
2、每门课至少提交课程论文1篇,且成绩达到优良。
3、参加学术会议或学术访学至少1次。
4、参与导师主持的课题研究。
| 毕业与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包括毕业条件、毕业论文等方面的要求):
(一)毕业基本要求
在学校规定年限内,按培养方案完成课程学习、学分要求和必修环节,成绩合格,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经审查合格者,准予毕业。
硕士研究生确因学业优秀,经本人申请,指导教师和所在培养单位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可以申请提前毕业,但在校时间不得少于二年。凡申请提前毕业者,应当达到以下基本条件:
1.中期考核结论为优秀或在校期间被评为优秀研究生;
2.申请毕业答辩前公开发表属于毕业论文研究组成部分的2篇A类学术论文。学术论文界定标准以学校最新发文公布的为准。
(二)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1.选题符合学科要求,与研究方向有密切的相关性。
2.符合学术规范,无学术不端行为,学术不端检测符合相关要求。
3.相关技术规范按硕士学位论文标准执行。
4.与以后提交申请硕士学位的学位论文,在研究主题和内容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5.能够以毕业论文为基础,通过进一步深化研究形成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
6.达到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应有的学术水准。
|
六、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包括学术水平、创造性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一)学术水平要求
学位论文要有一定的新见解,对本学科发展或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有一定意义;必须是一篇系统完整的、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
自己的研究结果与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不相混淆,引用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注明来源;独立完成论文,在准备和撰写过程中接受导师指导、采纳专家建议、获得他人帮助等应实事求是地表示感谢,但不能把未对论文提供帮助的名人等列入致谢之列;涉及到的背景知识、引用的资料和数据准确无误,所用概念、术语、符号、公式等符合学术规范,没有严重错误或使用严重错译的译文;对问题的论述完整、系统、逻辑严密,关键词得当;语言精练,语句符合现代汉语规范,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外文拼写错误、笔误和校对错误等总计不超过论文的万分之三(按排版篇幅计)。
(二)创造性成果要求
学术成果按照学校学位委员会有关规定执行。成果无侵犯他人著作权行为,没有发表有严重科学性错误的观点以及不真实客观的数据。
(三)工作量要求
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一般不应少于3万字。
必须是一篇格式规范的学位论文,具体格式按照《西南大学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及打印要求》执行。
|
七、主文献研读课程书目(列出本学科专业的必读文献,不够可另附页)
序 号 | 著作或期刊的名称 | 作者、出版单位及年月 | 1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
|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 2 | 《列宁选集》第1-4卷
| 人民出版1995年版
| 3 | 《毛泽东选集》第1-4卷
|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 4 | 《邓小平文选》第1-3卷
| 人民出版社1994、1993年版
| 5 | 《江泽民文选》第1-3卷
| 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 6 |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8册 (1921—1949年) |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1992年版
| 7 |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20册
(1949—1966年)
|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998年版
| 8 |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17册(1978—2006年)
| 人民出版社1982年—2006年版
| 9 |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2卷
|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2011年版
| 10 | 《毛泽东思想史》第1—4卷
| 毕剑横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 11 | 《邓小平理论发展史》
| 卫炜、刘客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 12 |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 陈旭麓著: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版
| 13 |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教育研究》
| 黄蓉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 14 | 《改革开放30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
| 黄蓉生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 15 | 《中华民国史》第1-4卷
| 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 16 |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 胡绳著: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 17 |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 胡绳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 18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 杨奎松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 19 | 《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初期传播》
| 姜义华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 20 | 《党和国家重大决策的历程》(6卷)
| 郭德宏著:红旗出版社1997年版
| 21 | 《中国的现代化》
| (美)吉尔伯特·罗兹曼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 22 | 《剑桥中国史》(晚清、民国、国史)
| (美)费正清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3 | 《马克思主义研究》(期刊)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24 | 《思想政治教育导刊》(期刊)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5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期刊)
| 中央文献编译局
| 26 | 《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期刊)
| 湖北高校工委
| 27 | 《当代中国史研究》(期刊)
|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史所
| 28 | 《中共党史研究》(期刊)
|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 29 | 《近代史研究》(期刊)
|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
| 30 | 《党史研究与教学》(期刊)
| 福建省委党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