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ier123
|
西南大学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名称 | 哲学
| 专
业
名
称 | 中国哲学
| 专
业
代
码 | 010102
|
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 研究方向名称 |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 研究生导师 (博导注明) | 1 | 先秦哲学
| 以孟子、庄子及荀子的哲学为研究的核心,注意借鉴当代西方哲学、特别是后现代哲学的观念和原则来观照中国古人的思想,借此发掘、开显传统中有利于促进现代化的因子,涤除阻碍现代化的因素。
| 李凯副教授 | 2 | 儒家哲学
| 以先秦儒家哲学为研究的核心,了解儒家哲学的发展线索,把握儒家哲学在中国哲学中的地位,更深入确切地体会儒家哲学的特点及其现代价值,并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寻找理论资源。
| 李凯副教授 |
|
|
|
|
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本表可不填政治标准):
根据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状况和中国哲学学科建设需要,培养在政治上有责任感、在专业上有良好基础和独立科研能力的中国哲学专业人才。
通过系统的学术训练,要求本专业硕士生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对中国哲学的核心范畴、重要人物、基本线索及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对国内外中国哲学研究状况及前沿发展有比较全面的把握,并在某些专业方向研究上有独到之处。达到现代社会对人文科学提出的人文关怀、价值追求的要求,能够适应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新闻出版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
| 学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生2~5年,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
应修学分: 30学分(各学科自定)
其中
必修:20
学分(含必修环节4学分)
选修不低于:10
学分
|
三、课程设置(包括主文献研读、学术活动等必修环节)
类型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含中英文) | 开课学期 | 学时 | 学分 | 任课 教师 | 考核 方式 | 备 注 | 必修课
| 公共课
| 11000001001 | 第一外国语
| 2 | 90 | 3 | 外国语学院
| 考试
|
| 1100000200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36 | 2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考试
|
| 11000002004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2 | 18 | 1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考试
|
| 平台课
| 11010100011 | 哲学专题研究
| 1 | 36
| 2 |
导师组
| 考试 |
| 专业课
| 11010102024 | 中外主文献研读
| 2 | 36 | 2 | 王俊杰
| 考试 |
| 11010102021 |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
| 1 | 54 | 3 | 周兵
| 考试 |
| 11010102022 | 中国哲学史研究(先秦-隋唐)
| 1 | 54 | 3 | 李凯
| 考试 |
| 选 修 课 | 11010102023 | 中国哲学史研究(宋-清)
| 2 | 40 | 2 | 周兵
| 考查 |
| 11010102055 | 中国近现代哲学思潮
| 2 | 40 | 2 | 张雨
| 考查 |
| 11010102050 | 当代新儒学
| 3 | 40 | 2 | 李凯
| 考查 |
| 11010107039 | 儒释道三教关系
| 2 | 36 | 2 | 解兴华
| 考查 |
| 11010105024 | 中国伦理思想史
| 2 | 50 | 3 | 邹顺康
| 考试 |
| 11010102058 | 佛教专题研究
| 1 | 36 | 2 | 解兴华
| 考查 |
| 11010102059 | 道教专题研究
| 1 | 36 | 2 | 杨玉辉
| 考查 |
| 其它必修环节 | 开题报告
| 3 |
| 不计学分,完清审核签字手续,向培养单位提交开题报告一份
| 学术活动:参加学术报告、前沿讲座、学术研讨等(至少5次)
|
|
| 2 | 提交学术报告手册,导师签字,培养单位核查
| 实践活动:社会、教学和科研实践活动(三选一)
|
|
| 2 | 导师审查签字后向培养单位提交实践报告一份或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复印件
| 中期考核及论文进展检查
| 4 |
| 不计学分,完清审核签字手续,向培养单位提交相关材料各一份
| 同等学力补修课程 |
|
|
|
| 不计学分
|
|
|
|
| 不计学分
|
|
|
|
| 不计学分
|
|
|
|
| 不计学分
|
|
|
|
| 不计学分
| 注:1 .平台课是指涵盖本一级学科下所有二级学科或相近二级学科群共有的基础性课程,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
2 .按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者应在专业必修课备注栏内标明所属二级学科。
3 .必修环节在研究生毕业前必须完成,构成答辩的必备条件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培养流程与要求,检查与考核,质量监督等措施:
硕士生采取课程学习与论文并重的原则,用于学位论文研究时间不得少于1年。
1.制定培养计划
第一学期内在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下制定“硕士生个人培养计划”一式两份,一份由研究生自己保存,一份报所在培养单位备案。
2.主文献研读
在开题报告前认真研读本学科专业主文献,填写主文献阅读报告记录,提交导师审核。
3.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硕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时间放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初,可与中期考核同时进行。培养单位根据研究生选题情况,按二级学科成立若干开题报告审查小组。审查小组由具有研究生培养经验、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3-5人组成,对论文选题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分析难点,明确方向,以保证学位论文按时完成并达到预期结果。
4.学术活动
硕士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如学术报告、前沿讲座、学术研讨等,在学习期间(一般在中期考核前)须参加学术活动不得少于5次。应填写“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记录册”,提交导师审查。
5.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包括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科研实践,硕士研究生可任选其中一项实践。在完成实践活动后应提交实践报告一份或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复印件,提交导师审查签字。
6.中期考核
根据本单位研究生规模和学科点现状,按照学校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提出本单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的具体时间和办法,中期考核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初进行。
A、考核在培养单位统一组织领导下,由各专业负责实施,组成包括培养单位(学科)负责人、导师代表、班主任等在内的若干考核小组(每组成员3-5人)进行考核,同时较广泛地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
B、业务方面主要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是否达到规定要求,通过课程学习反映出来的科研及思维能力;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由院学生工作组会同有关人员进行。
C、填写“西南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自我评估表”,对被考核研究生作出结论性意见。
D、经过中期考核的硕士研究生,按考核结果分3种流向:
a)
硕-博连读:具体要求见学校相关文件规定。
b)
进入硕士论文阶段:学习成绩良好,具有一定研究工作能力(以论文为主要参照),可进入硕士论文阶段,继续完成硕士学业。
c)
中止学业:个别成绩较差,明显表现出缺乏科研能力,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继续攻读学位者,要求限期改正,限期未改正者中止其学业,按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发给相应证书。
7.学位论文中期进展及检查(列出时间、具体组织形式等)
|
五、科研能力与水平及毕业与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列出可证明其科研能力与水平的检验标志):
硕士研究生毕业前应具有基本的本学科学术研究能力,包括文献查阅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论著写作能力、思想观点的系统表达能力等。学位论文应达到基本的学术水平要求,并具备学术规范性和一定创新性,否则不准予毕业及获得学位。
| 毕业与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包括毕业条件、毕业论文等方面的要求):
毕业条件:
在学校规定年限内,按培养方案的规定完成课程学习、学分要求和必修环节,成绩合格,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经审查合格者,准予毕业。
硕士研究生确因学业优秀,经本人申请,指导教师和所在培养单位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可以申请提前毕业,但在校时间不得少于二年。凡申请提前毕业者,应当达到以下基本条件:
1.中期考核结论为优秀或在校期间被评为优秀研究生;
2.人文社会学科类在申请毕业答辩前公开发表属于毕业论文研究组成部分的2篇A类学术论文,自然科学类在申请毕业答辩前公开发表属于毕业论文研究组成部分的2篇A1学术论文。学术论文界定标准以学校最新发文公布为准。
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
六、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包括学术水平、创造性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资格要求:
学术成果按照学校学位委员会有关规定执行。成果无侵犯他人著作权行为,没有发表有严重科学性错误的文章、著作和严重歪曲原作的译作。
内容要求:
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或新成果,对本学科发展或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有一定意义;必须是一篇系统完整的、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一般不应少于3万字;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技术规范要求:
自己的研究结果与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不相混淆,引用他人的观点、材料、数据等注明来源;独立完成论文,在准备和撰写过程中接受导师指导、采纳专家建议、获得他人帮助等应实事求是地表示感谢,但不能把未对论文提供帮助的名人等列入致谢之列;涉及到的背景知识、引用的资料和数据准确无误,所用概念、术语、符号、公式等符合学术规范,没有严重错误或使用严重错译的译文;对问题的论述完整、系统、逻辑严密,关键词得当;语言精练,语句符合现代汉语规范,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外文拼写错误、笔误和校对错误等总计不超过论文的万分之三(按排版篇幅计)。
按学校要求,在《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协议书》上签名,并附在学位论文首页。
具体格式按照《西南大学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及打印要求》执行。
|
七、主文献研读课程书目(列出本学科专业的必读文献,不够可另附页)
序 号 | 著作或期刊的名称 | 作者、出版单位及年月 | 1 | 《四书》
| 先秦儒家
| 2 | 《老子》
| 老聃
| 3 | 《庄子》
| 庄周等
| 4 | 《金刚经》
| 释迦牟尼
| 5 | 《坛经》
| 慧能
| 6 | 《周易》
| 不详
| 7 | 《朱子语类》
| 朱熹
| 8 | 《传习录》
| 王阳明
| 9 | 《中国哲学史》
| 冯友兰
| 10 | 《中国哲学史大纲》
| 胡适
| 11 |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 梁漱溟
| 12 | 《中国哲学的特质》
| 牟宗三
| 13 | 《中国哲学十九讲》
| 牟宗三
| 14 |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 牟宗三
| 15 | 《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
| 唐君毅
| 16 | 《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
| 徐复观
| 17 | 《杜维明文集》
| 杜维明
| 18 | 《儒家与康德》
| 李明辉
| 19 | 《陈来自选集》
| 陈来
| 20 | 《郭齐勇自选集》
| 郭齐勇
| 21 | 《哲学研究》
| 《哲学研究》编辑部
| 22 | 《中国哲学史》
| 《中国哲学史》编辑部
| 23 | 《孔子研究》
| 《孔子研究》编辑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