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 - 话题

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查看(851) 回复(0)
ruier123
  • 积分:12839
  • 注册于:2014-05-29
发表于 2015-09-19 11:04
楼主
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能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4.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5.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三、课程设置、学分及考核方式
攻读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须完成以下课程的学习和必修环节,总学分应不少于 36学分。


  
  课程类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学分
  
  学时
  
  开课单位
  
  考核方式
  
  

  

  

  
  

  

  

  
  11045100001
  
  外语
  
  1
  
  2
  
  70
  
  研究生院
  
  考试
  
  11045100002
  
  政治理论
  
  1
  
  2
  
  36
  
  研究生院
  
  考试
  
  11045100003
  
  教育学原理
  
  1
  
  2
  
  36
  
  研究生院
  
  考试
  
  11045100004
  
  课程与教学论
  
  1
  
  2
  
  36
  
  研究生院
  
  考试
  
  11045100005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1
  
  2
  
  36
  
  研究生院
  
  考试
  
  11045100006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1
  
  2
  
  36
  
  研究生院
  
  考试
  
  

  

  

  
  11045103001
  
  语文课程与教材分析
  
  1
  
  2
  
  36
  
  余立新
  
  课程论文
  
  11045103002
  
  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2
  
  2
  
  36
  
  魏小娜
  
  课程论文
  
  11045103003
  
  语文教育测量与评价
  
  1
  
  2
  
  36
  
  魏小娜
  
  课程论文
  
  11045103004
  
  语文教学原理与策略
  
  2
  
  2
  
  36
  
  荣维东
  
  课程论文
  
  

  

  

  
  

  
  11045103005
  
  国际语文教育前沿研究
  
  2
  
  2
  
  36
  
  余立新
  
  课程论文
  
  11045103006
  
  语文教学技能与课例研习
  
  2
  
  2
  
  36
  
  荣维东
  
  课程论文
  
  11045103007
  
  中国古代文学史专题
  
  2
  
  2
  
  36
  
  刘明华
  
  课程论文
  
  11045103008
  
  中国现代文学史专题
  
  2
  
  2
  
  36
  
  王本朝
  
  课程论文
  
  11045103009
  
  外国文学史专题
  
  2
  
  2
  
  36
  
  肖伟胜
  
  课程论文
  
  11045103010
  
  语言学知识专题
  
  2
  
  2
  
  36
  
  杨怀源、孙琳
  
  课程论文
  
  11045103011
  
  语言学概论
  
  2
  
  2
  
  36
  
  李子荣
  
  课程论文
  
  11045103012
  
  文艺学专题研究
  
  2
  
  2
  
  36
  
  代迅、寇鹏程、张新成
  
  课程论文
  
  11045103013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3
  
  2
  
  36
  
  心理学部
  
  课程论文
  
  11045103014
  
  基础教育改革研究
  
  3
  
  2
  
  36
  
  教育学部
  
  课程论文
  
  

必修

  

环节

  
  开题报告及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2
  
  完清审核签字手续,向学院提交培养计划、选题报告各一份
  
  实践环节
  
  3-4
  
  8
  
  0.5-1
  
  实习单位要为制定明晰的实习方案,明确指导教师。保证学生实习期间完成规定的实习任务,包括听课时数、上课实数、磨课时数和实习单位规定的其他学习任务。最后向学院提交实习总结。
  
  语文教育前沿发展讲座
  
  2
  
  2
  
  36
  
  文学院
  
  考查
  
  同等学力/跨专业补修课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
  
  1
  
  0
  
  60
  
  文学院
  
  考查
  
  

  
  中国古代文学
  
  1
  
  0
  
  60
  
  文学院
  
  考查
  
  

  
  

  
  

  
  

  
  

  
  

  
  

  



四、培养方式及方法
1.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着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实务能力的培养。
2.成立导师组,采取集体培养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导师组吸收中小学经验丰富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参加。
3.加强教学与实践的联系和交流,聘请中小学具有经验的高级教师和管理者参与教学及培养工作。
4.必修课的考核分为考试和课程论文两种形式。
5.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尽可能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考核以实习基地的教师评价为主。


五、学位(毕业)论文与论文答辩
1.论文选题及报告要求:学生学习第二学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确定论文选题,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学院根据研究生选题情况,成立开题报告审查小组。审查小组由具有研究生培养经验、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3-5人组成,开题报告必须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专家参加的论证会上就课题的研究范围、意义和价值、拟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案和研究进度做出说明,并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论证合格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以保证学位论文按时完成并达到预期结果。
2.学位论文中期检查要求:第三学期提交学位论文中期检查报告。进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对学生学位论文进行一次阶段性检查,并检查培养过程中其他环节的完成情况。中期检查由培养学院组织实施。各学院应建立有导师参加的3-5人检查小组,学生要着重对论文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阐述已完成的论文工作内容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对论文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尤其对选题报告内容中不相符的部分进行重点说明,对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需继续完成的研究内容进行论证。导师对学生中期检查情况给出评语,评语包括对已有工作评价,以及对计划完成情况、学生表现和今后工作的评价。检查小组对中期检查给予评定。在中期检查中,专家组认为确有创新、有可能成为优秀论文的学位论文,应予以重点关注。对于中期检查评定不合格者,应对该生提出修改要求,并在半年后再次进行论文复查。没有进行论文中期报告的学生,不能进行论文答辩。
3.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论文字数不少于3.0万字。学位论文至少应有2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3人以上(单数)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论文的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至少有一名相关学科的中小学(幼儿园)高级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论文作者的指导教师不参与该研究生论文评阅与论文答辩,论文评阅人不得兼任答辩委员会成员。论文答辩等工作按《西南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执行。


六、学位授予与毕业
完成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按国家毕业生就业政策“自主择业”,学校对其就业进行指导,按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程序办理就业与派遣手续。



七、附则
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至少补修3门教师教育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不计学分。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至少补修2门学科专业基础课,不计学分。

回复话题
上传/修改头像

中国的通用货币是什么?

考研论坛提示:
1、请勿发布个人联系方式或询问他人联系方式,包括QQ和手机等。
2、未经允许不得发布任何资料出售、招生中介等广告信息。
3、如果发布了涉及以上内容的话题或跟帖,您在考研网的注册账户可能被禁用。

网站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业务 | 帮助信息
©1998-2015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考研网-联系地址:上海市邮政信箱088-014号 邮编:200092 Tel & Fax:021 - 5589 1949 沪ICP备1201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