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ier123
|
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 培养目标
培养在体育领域中,掌握坚实的体育基础理论、宽广的体育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体育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
2. 培养要求
(1)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胜任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等领域的实际工作。
(3)能够运用一门外语,在本专业领域进行专业技术交流。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历)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培养方式
采用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培养、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
课程学习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学生实践环节,安排多种实践教学和专题讲座。
实行导师负责制,鼓励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以校内导师为主。可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体育教师、教练员、体育管理者等长期从事体育硕士的培养工作,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论文写作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重点突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五、课程设置
课程的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应不少于 36学分。分为公共课(10学分)、专业领域核心课(12学分)、选修课(6学分)和教学实践课(8学分)。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1.
体育教学领域课程
攻读本领域(体育教学领域)体育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须完成以下课程的学习和必修环节,总学分应不少于 36学分。
类型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 | 学时 | 学分 | 任课 教师 | 考核方式 | 备 注 |
必
修
课
|
公
共
课
| 11045200001
| 外语
| 1 | 80 | 4 | 研究生院 |
|
| 11045200002
| 自然辩证法
| 1 | 36 | 2 | 研究生院 |
|
| 11045200003
| 逻辑学
| 1 | 36 | 2 | 研究生院 |
|
| 11045200004
| 计算机
| 1 | 36 | 2 | 研究生院 |
|
|
|
|
|
|
|
|
|
| 专业及
领域
课
| 11045201001
| 体育课程导论
| 1 | 54 | 3 | 龚坚 |
|
| 11045201002
| 体适能评定与方法
| 2 | 54 | 3 | 罗炯 |
|
| 11045201003
| 运动技能学习原理
| 2 | 54 | 3 | 秦志辉 |
|
| 11045201004
| 体育心理学理论与方法
| 2 | 54 | 3 | 童世斌 |
|
|
|
|
|
|
|
|
|
|
|
|
|
|
|
|
|
|
选
修
课
| 11045200005
| 体育史与奥林匹克运动
| 2 | 36 | 2 | 夏思永 |
|
| 11045200006
| 体育法规研究
| 2 | 36 | 2 | 汪力 |
|
| 11045200007
| 案例教学研究
| 2 | 36 | 2 | 唐炎 |
|
| 11045201005
| 体育管理学
| 2 | 36 | 2 | 黄晓灵 |
|
| 11045200008
| 体质健康评价
| 2 | 36 | 2 | 彭莉 |
|
| 11045200009
| 体育数据处理与方法
| 2 | 36 | 2 | 罗炯 |
|
| 11045200010
| 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与实践
| 2 | 36 | 2 | 陈宝强 |
|
| 11045200011
| 体育科研方法
| 2 | 36 | 2 | 唐炎 |
|
| 必修
环节
| 开题报告及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 2
| 完清审核签字手续,向学院提交培养计划、选题报告各一份
|
|
实践环节
| 3-4
| 0.5-1年
| 8
| 实习单位和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向学院提交实习总结
|
其他
|
|
|
|
| 同等学力补修课程
|
| 学校体育学
| 2
| 40
|
| 唐炎
|
|
|
| 体育社会学
| 2
| 40
|
| 夏思永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运动训练领域课程
攻读本领域(运动训练领域)体育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须完成以下课程的学习和必修环节,总学分应不少于 36学分。
类型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 | 学时 | 学分 | 任课 教师 | 考核方式 | 备 注 |
必
修
课
|
公
共
课
| 11045200001
| 外语
| 1 | 80 | 4 | 研究生院 |
|
| 11045200002
| 自然辩证法
| 1 | 36 | 2 | 研究生院 |
|
| 11045200003
| 逻辑学
| 1 | 36 | 2 | 研究生院 |
|
| 11045200004
| 计算机
| 1 | 36 | 2 | 研究生院 |
|
|
|
| 1 |
|
|
|
|
|
|
|
|
|
|
|
|
| 专业及
领域
课
| 11045202001
| 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 2 | 54 | 3 | 梁建平 |
|
| 11045202002
| 运动心理理论与应用
| 2 | 54 | 3 | 童世斌 |
|
| 11045202003
| 运动训练科学监控
| 2 | 54 | 3 | 罗炯 |
|
| 11045202004
| 运动伤病防治与康复
| 2 | 54 | 3 | 唐薇 |
|
|
|
|
|
|
|
|
|
|
|
|
|
|
|
|
|
|
选
修
课
| 11045200005
| 体育史与奥林匹克运动
| 2 | 36 | 2 | 夏思永 |
|
| 11045200006
| 体育法规研究
| 2 | 36 | 2 | 汪力 |
|
| 11045200007
| 案例教学研究
| 2 | 36 | 2 | 唐炎 |
|
| 11045202005
| 竞技体育管理
| 2 | 36 | 2 | 黄晓灵 |
|
| 11045200008
| 体质健康评价
| 2 | 36 | 2 | 彭莉 |
|
| 11045200009
| 体育数据处理与方法
| 2 | 36 | 2 | 罗炯 |
|
| 11045200010
| 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与实践
| 2 | 36 | 2 | 陈宝强 |
|
| 11045200011
| 体育科研方法
| 2 | 36 | 2 | 唐炎 |
|
| 必修
环节
| 开题报告及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 2
| 完清审核签字手续,向学院提交培养计划、选题报告各一份
|
|
实践环节
| 3-4
| 0.5-1年
| 8
| 实习单位和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向学院提交实习总结
| 其他
|
|
|
|
| 同等学力补修课程
|
| 学校体育学
|
| 40
|
| 唐炎
|
|
|
| 体育社会学
|
| 40
|
| 夏思永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社会体育指导领域课程
攻读本领域(社会体育指导领域)体育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须完成以下课程的学习和必修环节,总学分应不少于 36学分。
类型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 | 学时 | 学分 | 任课 教师 | 考核方式 | 备 注 |
必
修
课
|
公
共
课
| 11045200001
| 外语
| 1 | 80 | 4 | 研究生院 |
|
| 11045200002
| 自然辩证法
| 1 | 36 | 2 | 研究生院 |
|
| 11045200003
| 逻辑学
| 1 | 36 | 2 | 研究生院 |
|
| 11045200004
| 计算机
| 1 | 36 | 2 | 研究生院 |
|
|
|
|
|
|
|
|
|
|
|
|
|
|
|
|
|
| 专业及
领域
课
| 11045204001
| 社会体育学
| 2 | 54 | 3 | 夏思永 |
|
| 11045204002
| 健身理论与实践(含运动处方)
| 2 | 54 | 3 | 郭立亚 |
|
| 11045204003
| 社会体育管理
| 2 | 54 | 3 | 黄晓灵 |
|
| 11045204004
| 运动休闲项目概要
| 2 | 54 | 3 | 吴鸿春 |
|
|
|
|
|
|
|
|
|
|
|
|
|
|
|
|
|
|
选
修
课
| 11045200005
| 体育史与奥林匹克运动
| 2 | 36 | 2 | 夏思永 |
|
| 11045200006
| 体育法规研究
| 2 | 36 | 2 | 汪力 |
|
| 11045200007
| 案例教学研究
| 2 | 36 | 2 | 唐炎 |
|
| 11045204005
| 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
| 2 | 36 | 2 | 黄晓灵 |
|
| 11045200008
| 体质健康评价
| 2 | 36 | 2 | 彭莉 |
|
| 11045200009
| 体育数据处理与方法
| 2 | 36 | 2 | 罗炯 |
|
| 11045200010
| 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与实践
| 2 | 36 | 2 | 陈宝强 |
|
| 11045200011
| 体育科研方法
| 2 | 36 | 2 | 唐炎 |
|
| 必修
环节
| 开题报告及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 2
| 完清审核签字手续,向学院提交培养计划、选题报告各一份
|
|
实践环节
| 3-4
| 0.5-1年
| 8
| 实习单位和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向学院提交实习总结
| 其他
|
|
|
|
| 同等学力补修课程
|
| 学校体育学
|
| 40
|
| 唐炎
|
|
|
| 体育社会学
|
| 40
|
| 夏思永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必修环节要求:教学实践课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一种具有特定体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其获得者应该具有较强的体育实践能力,因此体育实践环节在体育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培养单位要建立相应的教学实习或实践基地。学生参加教学实习或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时间不少于1年,实习结束后撰写实践总价报告,通过后获得相应的学分。
六、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
1.修满规定的学分后方可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2.论文的选题须紧密结合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和社会体育指导等方面的工作需要,注重针对性、实用性,理论联系实际。
3.论文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报告、运动训练方案与研究、典型案例分析、大型体育活动实施方案等
。
4.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至少有一名与本领域相关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专家。
5.完成课程学习及实习实践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