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文学院简介
查看(740) 回复(0) |
|
ruier123
|
发表于 2014-09-08 10:56
楼主
西南大学文学院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学风优良,享有盛誉。其前身为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1950年10月,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与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合并为西南师范学院,两个学院的国文系随之合并为中国语言文学系,简称中文系。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重庆大学中文系并入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1956年更名为汉语言文学系,2003年7月成立文学院。2005年7月,西南师范大学与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西南大学,伴随着西南大学的诞生,西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名为西南大学文学院,揭开了文学院发展的新篇章。
在长期的发展和建设中,文学院建立了一支力量雄厚、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拥有了一批在国内外学术界有影响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目前学院共有教职工89人,其中教授16人,特聘教授6人,副教授28人,特聘副教授1人;获博士学位者51人,在读博士10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35人。现有重庆市学术带头人6人,重庆市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5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入选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一层次人才1人、二层次人才2人,入选“重庆市首批百名学术学科领军人才”1人,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首批人选1人,重庆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人。一大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活跃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并在国内外学术界崭露头角,担当起新世纪文学院再铸辉煌的历史重任。 文学院已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截止2012年3月,有在校本科生1634人、硕士研究生461人、博士研究生32人,外国学历教育留学生94人。学院设有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影视艺术三个系,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非师范)、汉语国际教育、戏剧影视文学四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 按照“统筹协调,突出重点”的学科发展观,学院在学科建设上注重凝炼方向、搭建平台、突出创新,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与学术环境建设等纳入学科建设大系统。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二级学科可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美学二级学科博士点,拥有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和美学、课程与教学论、美术学等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996年起,相继建成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美学四个重庆市重点学科,2011年建成重庆市中国语言文学一级重点学科,2012年获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院现有重庆市文科研究基地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吴宓研究中心、美学研究所、西南影视文化教育与研究中心、叙事文学研究所、中国书法研究所、中国侠文化研究中心、华语电影研究所、语文教育研究生等9个研究机构。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2007年以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6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3项),教育部项目33项(其中国家语委重大项目1项),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项目3项,中央统战部华夏英才基金项目1项,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5项,重庆市纵横向项目40余项,承担重庆市教改项目5项目(其中重大项目1项)。 文学院共建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寇鹏程教授主持的《美学与人生》)、2门重庆市精品课程(2004年刘明华教授主持的《中国古代文学》和2005年王本朝教授主持的《中国现当代文学》),4门校级精品课程(汉语言文字学、美学原理、影视艺术概论、语文教学法)。汉语言文学专业2010年被批准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2006年以来,学院教师获省部级以上奖20余项,其中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1项,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项,获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项,获重庆市社科优秀成果奖15项(其中,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学院汇聚了众多学术先贤和大师:吴宓、高亨、赖以庄等曾在这里激扬文字。秉承他们的文化精神和严谨求实的学术传统,半个多世纪以来,学院已培养了万余名毕业生,很多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其中不少人成为全国著名学者(如南开大学文学院曾晓渝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陈保亚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王泉根教授,武汉大学文学院原院长龙泉明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导冯宪光教授),有的成为省厅级干部(如原重庆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中纪委、中组部国有企业巡视组组长滕久明,中共中央精神文明办公室局长涂更新,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童小平,原市委常委重庆市政协副主席罗淑芳,重庆市委常委、市宣传部长何事忠,四川省公安厅副厅长赵健,四川省广安市市长王建军等),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学校长、特级教师(如西藏拉萨中学特级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刘树群,四川省平昌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杨廷茂,四川西充中学校长、全国优秀教师杨明,重庆南开中学研究员左瑞林等),培养了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张鲁、《南方周末》驻京记者张者以及钟鸣、范稳、钱滨、高江、王康等著名作家,为重庆和全国的社会发展及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学院面向世界开放办学,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学院先后与韩国、泰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汉语教学关系。学院每年选派教师出国访学进修,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学院与泰国孔敬大学合办的孔子学院,发展势头良好,连续三年评为全球优秀孔子学院和泰国示范性孔子学院。学院与泰国孔敬大学和西北大学开展了合作办学项目,累计接收本科留学生418人来院留学,302名留学生顺利结业。学院与泰国三所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海外实习基地,每年选拔20余名学生到海外实习。许多中国学生毕业后,选择在海外就业。随着文学院开放办学的发展,学院的国际声誉不断提升。 文学院秉承“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和“特立西南,学行天下”的大学精神,经过几代人薪火传承,已发展成为学科专业齐全、教学经验丰富、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在国内高校文学院中具有重要影响的教学及科研人才培养基地。2010年以来,学院获本科教学优秀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先进集体、科研工作先进集体、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学生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等荣誉。 传承历史辉煌,再塑学院风采。为建成国内外有影响的研究型学院,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文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努力打造一流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
回复话题 |
||
上传/修改头像 |
|
|